2B313000 桥涵工程(1)
温馨提示
:①建议您使用谷歌浏览器来学习本内容,否则答题后无法交卷评分!若您使用的是搜狗/360/百度等浏览器,请将浏览器设置为高速/极速模式。 ②本版本为网页
免费版
,答题完成后,
点击网页顶部的交卷,错题会以红色标注
,您可下载电脑版[
可即时评分/组卷测试/错题收藏/
]! 课程学习包:Pc版习题软件【可即时评分/组卷测试/错题收藏】+当年多校全程视频课程。查看详情::
点击进入
2B313000 桥涵工程(1)
单项选择题[试题制作:zk.ikaoti.cn][微信公众号:ikaoti];
1. 连续梁桥桥跨结构相邻两个支座中心之间的距离为()。
A、净跨径
B、计算跨径
C、标准跨径
D、总跨径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桥梁的组成。计算跨径:对于具有支座的桥梁,是指桥跨结构相邻两个支座中心之间的距离,用l表示。对于拱式桥,拱圈(或拱肋)各截面形心点的连线称为拱轴线,计算跨径为拱轴线两端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参见教材P89。
2. 桥面与低水位之间的高差,或者桥面与桥下线路路面之间的距离称为()。
A、桥梁高度
B、桥下净空高度
C、桥梁建筑高度
D、净矢高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A
本题考查的是桥梁的组成。桥梁高度简称桥高,是指桥面与低水位之间的高差,或者桥面与桥下线路路面之间的距离。参见教材P89。
3. 计算矢高是从拱顶截面()。
A、形心到相邻两拱脚截面形心之间连线的垂直距离
B、形心到相邻两拱脚截面最低点之间连线的垂直距离
C、下缘到相邻两拱脚截面最低点之间连线的垂直距离
D、下缘到相邻两拱脚截面形心之间连线的垂直距离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A
本题考查的是桥梁的组成。计算矢高是从拱顶截面形心到相邻两拱脚截面形心之连线的垂直距离。参见教材P90。
4. 梁作为承重结构以它的抗弯能力来承受荷载的桥梁是()。
A、梁式桥
B、刚架桥
C、拱式桥
D、悬吊式桥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A
本题考查的是桥梁的分类。梁式体系是古老的结构体系。梁作为承重结构是以它的抗弯能力来承受荷载的。参见教材P90。
5. 具有构造简单,受力明确,在同等条件下,跨径越大,单位跨度的材料耗费越少、造价越低的桥梁是()。
A、钢架桥
B、拱桥
C、梁式桥
D、悬索桥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D
本题考查的是桥梁的分类。悬索桥在同等条件下,跨径越大,单位跨度的材料耗费越少、造价越低。参见教材P90。
6. 拱桥的拱肋是一个以()的结构。
A、受拉为主
B、受弯为主
C、承压为主
D、受拉弯为主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C
本题考查的是桥梁的分类。拱式体系的主要承重结构是拱肋(或拱箱),以承压为主,可采用抗压能力强的圬工材料(石、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来修建。参见教材P90。
7. 圬工拱桥主拱圈以承受()为主。
A、弯矩
B、轴向力
C、剪力
D、扭矩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桥梁的分类。拱式体系的主要承重结构是拱肋(或拱箱),以承压为主,可采用抗压能力强的圬工材料(石、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来修建。参见教材P90。
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桥梁基础的是()。
A、刚性基础
B、桩基础
C、管柱
D、墩柱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D
本题考查的是桥梁基础分类。 桥梁基础分为:刚性基础、桩基础、管柱、沉井、地下连续墙等。参见教材P91。
9. 对于砂土、硬塑性及软塑性的黏性土和中密及较松的碎石土,桥梁桩基础应采用()进行沉桩。
A、静力压桩法
B、锤击沉桩法
C、振动沉桩法
D、射水沉桩法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C
本题考查的是各类基础适用条件。锤击沉桩法一般适用于松散、中密砂土、黏性土。振动沉桩法一般适用于砂土,硬塑及软塑的黏性土和中密及较松的碎石土;射水沉桩法适用在密实砂土,碎石土的土层中。用锤击法或振动法沉桩有困难时,可用射水法配合进行;静力压桩法在标准贯入度N<20的软粘土中使用。参见教材P91。
10. 明挖扩大基础施工中,混凝土护壁一般采用喷射混凝土。根据经验,一般喷护厚度为()cm,一次喷护约需1~2h。
A、3~8
B、3~5
C、5~8
D、5~10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C
本题考查的是明挖扩大基础施工。明挖扩大基础施工中,混凝土护壁一般采用喷射混凝土。根据经验,一般喷护厚度为5~8cm,一次喷护约需1~2h。参见教材P92。
11. 下列关于正循环回转钻孔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钻具旋转切削土体钻进
B、泥浆泵将泥浆压进泥浆龙头
C、正循环钻机无需泥浆,可直接钻孔
D、施工占地较多,机具设备较复杂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C
本题考查的是桩基础施工。正循环回转钻孔:其特点是钻进与排渣同时连续进行,在适用的土层中钻进速度较快,但需设置泥浆槽、沉淀池等。施工占地较多,机具设备较复杂。参见教材P94。
12. 终孔检查合格后,应迅速清孔。对支承桩,宜用()法清孔。
A、抽浆法
B、换浆法
C、掏渣法
D、提浆法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A
本题考查的是桩基础施工。对支承桩宜采用抽浆法清孔。参见教材P95。
13. 桥梁桩基钻孔时,钻渣从钻杆下口吸进,通过钻杆中心排出至沉淀池内,这种钻孔方法称为()。
A、冲击钻孔法
B、正循环回转钻孔法
C、反循环回转钻孔法
D、旋挖钻机钻孔法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C
本题考查的是桩基础施工。反循环回转钻孔:与正循环法不同的是泥浆输入钻孔内,然后从钻头的钻杆下口吸进,通过钻杆中心排出至沉淀池内。参见教材P94。
14.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用钻具旋转切削土体钻进,泥浆泵将泥浆压进泥浆笼头,并通过钻杆中心从钻头喷入钻孔内的钻孔方法是()。
A、正循环回转钻孔法
B、反循环回转钻孔法
C、螺旋钻孔法
D、冲抓钻孔法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A
本题考查的是桩基础施工。正循环回转钻孔:利用钻具旋转切削土体钻进,泥浆泵将泥浆压进泥浆笼头,通过钻杆中心从钻头喷入钻孔内,泥浆挟带钻渣沿钻孔上升,从护筒顶部排浆孔排出至沉淀池,钻渣在此沉淀而泥浆流入泥浆池循环使用。参见教材94。
15. 不适合采用旋挖钻机钻孔的地层是()。
A、砂土层
B、粘土层
C、次坚石层
D、含有部分碎石的土层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C
本题考查的是桩基础施工。旋挖钻机一般适用粘土、粉土、砂土、淤泥质土、人工回填土及含有部分卵石、碎石的地层。对于具有大扭矩动力头和自动内锁式伸缩钻杆的钻机,可适用微风化岩层的钻孔施工。参见教材P95。
16. 反循环钻孔时,为维持护筒内的水头,避免孔壁坍塌,必须注意()。
A、连续补充水
B、连续补充泥浆
C、间隔补充水
D、间隔补充泥浆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桩基础施工。因泥浆是从上向下流动,孔壁坍塌的可能性较正循环法的大,为此需用较高质量的泥浆。所以需要连续补充泥浆。参见教材P94。
17. 基坑开挖坡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开挖深度、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其原则为()。
A、保证边坡的稳定
B、保证坑壁的稳定
C、保证开挖机具的稳定
D、保证弃土的稳定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A
本题考查的是承台施工。基坑的开挖坡度以保证边坡的稳定为原则。参见教材P97。
18. 施工单位在进行墩台砌筑施工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砌块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
B、砌筑基础的第一层砌块时,如基底为土质,应将基底表面清洗、润湿后,再坐浆砌石
C、各砌层应先砌外圈定位行列,然后砌筑里层
D、砌体里层应砌筑整齐,分层应与外圈一致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墩台施工。砌筑基础的第一层砌块时,如基底为土质,可直接坐浆砌筑。参见教材P99。
19. 先张法预制梁板时,横梁应有足够的刚度,受力后挠度应不大于()。
A、1.0mm
B、1.2mm
C、1.5mm
D、2.0mm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D
本题考查的是桥梁上部结构装配式施工。先张法预制梁板时,横梁须有足够的刚度,受力后挠度应不大于2mm。参见教材P100。
20. 针对预制梁预应力损失过大的情况,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检查预应力筋的实际松弛率
B、校正测力系统
C、更换锚具和预应力筋
D、加强模板施工质量,避免出现模板移动、鼓出等问题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D
本题考查的是桥梁上部结构装配式施工。预应力损失防治措施。①检查预应力筋的实际松弛率,张拉钢索时应采取张拉力和引伸量双控制。事先校正测力系统,包括表具。②锚具滑丝失效,应予更换。③钢绞线(钢丝束)断丝率超限,应将其锚具、预应力筋更换。④锚具下混凝土破坏,应将预应力释放后,用环氧混凝土或高强度混凝土补强后重新张拉。⑤改进钢束孔道施工工艺,使孔道线形符合设计要求,必要时可使用减摩剂。参见教材P103。
21. 桥梁上部结构支架施工过程中,预应力的张拉采用双控,以()控制为主。
A、应力
B、钢筋实际伸长值
C、钢筋挠度
D、屈服强度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A
本题考查的是桥梁上部结构装配式施工。预应力的张拉采用应力控制,同时以伸长值作为校核。参见教材P102。
22. 预应力后张法张拉施工时,工具锚(夹具)、千斤顶和工作锚(锚具)正确的安装顺序是()。
A、工作锚→千斤顶→工具锚
B、工具锚→千斤顶→工作锚
C、工具锚→工作锚→千斤顶
D、工作锚→工具锚→千斤顶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A
本题考查的是桥梁上部结构装配式施工。正确的安装顺序是安装工作锚→安装千斤顶→安装工具锚。参见教材P101。
23. 桥梁整孔吊装或分段吊装逐孔施工中,为了加强桥梁的横向刚度,常采用梁间翼缘板有()m宽的现浇接头。
A、0.5
B、1
C、1.5
D、2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A
本题考查的是桥梁上部结构逐孔施工。当桥梁较宽,起重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采用T梁或工字梁截面,分片架设之后再进行横向整体化。为了加强桥梁的横向刚度,常采用梁间翼缘板有0.5m宽的现浇接头。参见教材110。
返回顶部
豫ICP备14007627号-1
E-mail: ikaoti@qq.com
请添加我们的微信订阅号:ikaoti
该课程有相关更新,便于及时通知免费下载!或扫码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