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aoti - 为您精心整理的免费考资集中营!

爱考题软件下载学习站

自考00139西方经济学》基础精讲课程讲义【笔记】

完整版:进入查看
课程详情
所有年份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yNvWbwH_Z4PCIW8-VcCTQ

 

笔记讲义
课程名字:自考00139《西方经济学》基础精讲课程讲义【笔记】
依据教材版本:
教材名称:西方经济学
教材主编:刘凤良
出 版 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版  次:2002年
课程目录:
第一章 导 论 3
第一节 稀缺性与选择 3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
第三节 资源配置和经济制度 4
第四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5
第二章 供求分析概述 7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概览 7
第二节 需 求 7
第三节 供 给 10
第四节 市场均衡 12
第五节 弹性理论 14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24
第一节 消费者行为理论概述 24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29
第三节 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 33
第四节 消费者均衡 34
第四章 生产理论 38
第一节 厂商及其经营目标 38
第三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39
第四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41
第五节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44
第五章 厂商的成本与收益 46
第一节 成本概念 46
第二节 短期成本 47
第四节 厂商收益与利润最大化原则 53
第六章 市场理论 55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 55
第二节 垄断市场 61
第三节 垄断竞争市场 64
第四节 寡头垄断市场 68
第七章 要素市场理论 73
第一节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73
第二节 劳动的供给和工资率的决定 76
第三节 资本的供给和利息率的决定 82
第四节 土地的供给和地租率的决定 84
第五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了解) 86
第八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86
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概论 86
第二节 经济效率和帕累托最优标准 87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 91
第九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92
第一节 垄断 92
第二节 公共物品 96
第三节 外部经济影响 98
第十章 国民收入核算 101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01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 101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 106
第十一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108
第一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108
第二节 投资函数 112
第三节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113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与利息率 119
第一节 利息率的决定 119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122
第三节 产品、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分析 122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 124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124
第二节 财政政策 126
第三节 货币政策 128
第十四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 130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130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132
第十五章 经济增长理论 135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135
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模型 136
第三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 138
第十六章 通货膨胀理论 141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类型及其影响 141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144
第三节 价格调整曲线 147
第四节 逆转通货膨胀的政策 148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稀缺性与选择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资源的配置和经济制度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宏微观经济学
  第一节 稀缺性与选择
  资源的稀缺性,早晨选择穿什么样的衣服的问题,实际上是因为你的收入水平决定了你拥有多少件衣服的问题,这时会有个选择的问题,除此以外你要下饭店你选择去哪个馆子的问题,也是你所拥有的收入水平受到限制的问题。收入水平受限制的问题、你所拥有的衣服的数量问题都是我们所说的资源相对稀缺的问题。
  相对稀缺是指相对于你所愿意拥有的总量来看是相对稀缺的。也就是我们每个人实际上希望自己拥有的服装会很多,也希望自己所拥有的收入会更高,但是实际上又不可能,这样就出现稀缺性问题。这是针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的。
  整个社会来看,企业实际上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企业角度看,他们也希望自己的收益、利润是最大化的,但是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一定时期内,他所能生产出来的产品量所决定的利润量是有限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
  任何人类社会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资源的稀缺性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绝对的。
  稀缺性实际上是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讲的,所以稀缺又具有的相对性。
  经济的资源在经济学上主要包括哪几个内容:
  经济资源在经济学中又叫作生态要素,共包括三块:
  1.劳动和劳动时间
  2.土地(包括一切的自然资源)
  3.劳动和土地共同生产出来的资本
  如果一个社会生产的大炮多了,它所能给社会提供出来的黄油就会减少,如果想增加黄油的数量,大炮的数量就减少,它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这条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何一个点都代表的是社会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一种产品的产量的增加所引起了另一种产品数量的减少。这条线上的任何一个点代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两种商品的不同的产量的组合点。这是生产可能性曲线,这条生产可能性曲线中实际上隐含了一个条件,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上一个社会的生产技术水平是既定的。就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社会所能生产出来的黄油和大炮的最大的数量都在这个组合点上。
  举例:一个农民所拥有的土地的数量是个总量,比如拥有10亩的土地,这10亩的土地如果全部去种玉米,在既定的条件下,他会有个最大的产量,假定最大产量为亩产1000斤,如果全部种小麦,亩产800斤,最多产8000斤的小麦。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因选择而放弃的其他机会所造成的代价。
  一项资源被用于一种产品生产时的机会成本,是指这一资源在其他用途上可以得到的最高价值。
  既然人类社会和经济社会出现资源稀缺性的问题,资源的稀缺性会导致选择的问题,选择又会带来机会成本的问题,经济学就是来研究如何来使这种选择所带来的机会成本最小化。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研究人类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
  经济学就是要研究有限的资源,如何进行配置来实现效率最大化的学科。
  经济学研究有限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产品,什么是有价值的产品?
  第一,生产什么,即社会利用总量为既定的生产资源生产哪些产品,产量有多大。
  在上一节有关大泡和黄油的例子中,社会必须决定是生产大泡还是生产黄油或者两种产品各生产多少数量。
  第二,如何生产, 即采用何种生产方法进行生产。
  第三,为谁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
  在解决上述三个基本问题的同时,经济学也关注社会总的生产资源是否被充分利用以及这一总量是否变动的问题,在这方面,经济学主要涉及到下面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整个社会从单个企业看可能经济效率会很高,但是从整个社会看,社会资源是不是全部都被充分利用了。
  第二,社会资源的总量在某个时期是不变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社会总量是不断的发生变化的。
  第三,货币的稳定性。
  经济学要研究的问题共有六个: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生产什么的问题,社会资源总量充分利用问题、社会资源总量的变动问题、货币的稳定的问题。
  任何社会都是经济学要进行分析的,在不同的国家都实行不同的经济制度,经济制度不同,资源的配置就会有所不同。
  第三节 资源配置和经济制度
  资源如何在经济制度下进行配置主要有三点:
  第一,从决策结构看,在不同的决策制度下主要的主体和决策是怎样的。
  第二,不同的经济制度下的动力,经济主体的动力来自哪里。
  第三,信息传递的途径。
  根据这三点决策的、动机的、信息传递的来判断把人类社会的经济制度划分这样三种经济制度。
  一、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
  自由放任是指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由个人自主行动,市场在经济制度上起重要作用。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中,它的决策主体是单个消费者、单个家庭,他们决定消费什么产品、消费多少产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确定自己消费什么产品。单个企业根据哪一种产品能够给自己带来利润最大化,收益最大化来确定生产什么产品,如何生产,使成本最低选择方法。动力来自于自利的动机。
  信息传递是通过价格反映出来的,企业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实际上是根据市场价格来判断的。当一种产品市场价格比较高的时候是企业所愿意选择的,而市场价格的高低又给消费者一个信息。
  二、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
  这种制度下隐含的中央部门的计划单位是了解居民的需求的,是根据社会总体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需求来确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来进行计划的。
动力来自哪里呢?居民的消费当然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企业的生产主要取决于上级部门对他的表扬。
  信息传递企业、居民在中央集权的制度下,不是信息传递的主体,这种信息的收集主要是中央的计划部门的事情。
  三、混合经济制度
  纯粹的市场经济制度和纯粹的计划经济制度在人类历史上不会出现,一般出现混合经济制度。
  如果由中央计划部门决定更多一些,认为它是侧重于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的一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既承认个人和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权、决策权的存在,相信市场机制的良好运行条件下所能带来的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又要强调、又要关注政府部门对经济运行中出现问题的适当干预,就是我们常说的宏观调控问题。
  从决策的角度、信息传递的角度、动力机制的角度看,我们的决策主体除了有政府部门以外,结合居民的决策权利在逐步增大,这是我们的决策主体,实际上是三者,主要是企业和个人、居民。
  动力机制,企业的生产追求利益最大化,居民追求自己的满足最大化的问题,政府在其中进行适当的干预。
  信息传递,绝大部分产品是通过市场价格的涨落来反馈给居民和企业的,但是也有一部分生产一定是由政府来干预的。
  这种混合经济制度为什么在各个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充分发挥完全的自由的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是不可以的。是因为市场不能总是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如果纯粹依靠市场机制来进行资源配置会出现一个或几个问题:
  第一,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转实际上是一定要具备外部的有效条件的。
  第二,市场制度会受到决策主体的限制。
  第三,市场竞争相信适者生存,这样就会出现,人们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企业的大  小是不同的,就会使资源集中在一部分人或者一部分企业手中,其它企业的生产就会受到损害。
  市场如果受到纯粹由市场机制来运作会出现市场波动问题。
  混合经济制度下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是可以的,但是还要考虑政府对配置效率、配置方向的适当干预。
  第四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的层次,如果研究单个企业、单个居民消费和生产,它属于微观层次,如果研究整个社会就是属于宏观层次,从这两个层次区分,经济学有两层。
  一、微观经济学
  微就是微小的意思。研究小的经济单位的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还研究单个市场价格的问题,微观经济学由此也被称为"个体经济学"。
  研究的都是单个的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
  单个消费者要决定两个问题:
  1.消费什么
  2.出售、出租自己的生产要素,提供给社会自己的生产要素应该提供多少的问题。还要考虑生产要素来源于哪里。
  单个市场的价格如何确定,显然还要取决于其它商品。
  二、宏观经济学
  宏是大的意思,简单的说就是大的经济学,也叫"总量经济学"或者"总体经济学"
  它是研究整个社会资源如何良好运行的问题,社会的总体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国民收入、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的问题都属于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范畴。
  整个国家从宏观角度看,总体水平是我们考虑的问题。
  总体的社会生产资源是不是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这都属于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问题。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研究的角度、解决的问题等方面都有不同,但它们又是相互补 充的。
  首先,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举例说明:
  如果假定每一个人现在都不购买汽车的话,整体的汽车总需求就会减少,所以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整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实际上是个体经济的综合。
  最后,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
  举例说明:
  一个企业当它决定降低它的成本的时候,最直接的办法是减少工资支付,但是如果所有的企业都减少工人工资,整个社会所拥有的劳动工人的总收入水平降低了,减少之后,支付能力就会降低,整体的劳动者所拥有的收入减少,进而减少自己的消费时,企业在市场上的产品出现了滞销。
  我们可以看出:从单个企业来讲是合理的行为,从总体看不一定就是很合理的行为。
  总结: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问题,分宏、微观两个层面来研究,问题来源于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矛盾问题。


点击进入查看本科目历年真题及答案


课程导航
加入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考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