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讲义
课程名字:自考00146《中国税制》重点串讲笔记
依据教材版本:
教材名称:中国税制
教材主编:梁俊娇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版 次:2014年版
课程目录:
第一章 税收制度概述 2
1.1 税收的内涵 2
1.2 税收的原则(★★★) 3
1.3 税收制度要素(★★) 4
1.4 税收分类(★★) 5
1.5 中国税制的发展与改革(★) 5
第二章 增值税 6
2.1 增值税概述 6
2.2 纳税人、征税对象与税率 7
2.3 应纳税额的计算(★★★) 9
2.4 税收优惠与征收管理 12
第三章 消费税 12
3.1 消费税概述 12
3.2 纳税人、征税对象与税率 13
3.3 应纳税额的计算(★★★) 13
3.4 征收管理(★) 15
第四章 营业税 15
4.1 营业税概述(★) 15
4.2 纳税人、征税对象与税率(★) 16
4.3 应纳税额的计算(★★★) 16
4.4 税收优惠与征收管理 18
第五章 关税 18
5.1 关税概述(★) 18
5.2 纳税人、征税对象与税率(★★) 19
5.3 应纳税额的计算(★★★) 19
5.4 税收优惠与征收管理(★★) 21
第六章 企业所得税 21
6.1 企业所得税概述(★) 21
6.2 纳税人、征税对象与税率(★★) 22
6.3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22
6.4 应纳税额的计算(★★★) 26
6.5 税收优惠与征收管理 26
第七章 个人所得税 26
7.1 个人所得税概述(★) 26
7.2 纳税人、征税对象与税率(★★) 27
7.3 应纳税额的计算(★★★) 27
7.4 税收优惠与征收管理 30
第八章 资源税制 30
8.1 资源税 30
8.2 城镇土地使用税 31
8.3 土地增值税 32
8.4 耕地占用税 33
第九章 财产税制 34
9.1 房产税 34
9.2 契税 35
9.3 车船税 36
第十章 行为税制 36
10.1 印花税 36
10.2 车辆购置税 37
10.3 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 38
第一章 税收制度概述
重点:
一是税收制度要素、税收分类和税收原则的理解与运用,以及各个税种的慨念、特点和作用;
二是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三是进口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资源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房产税、契税、印花税、车辆购置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税对象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难点:
一是一般纳税人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二是进口货物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的计算;
三是企业所得税的综合计算分析;
四是个人不同项目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1 税收的内涵
1.税收的概念(★)
税收的内涵:
(1)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2)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3)税收体现着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税收的特征(★★★)
税收的特征是由税收本质决定的,其本质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对剩余产品进行的集中分配。社会公共需要的性质决定了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税收的这三个特征通常被简称为税收的"三性"。
税收三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无偿性是税收这种特殊分配形式的本质特征,国家财政支出无偿拨付的特点,要求税收必须采取无偿征收的原则。征税的无偿性,必然要求征税方式的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和固定性得以实现的保证。国家财政的固定需要,决定了税收必须具有固定性特征,税收的固定性也是强制性的必然结果。因此,税收的三个特征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税收的"三性"成为区别税与非税的重要依据。
3.税收的职能(★★★)
(1)财政职能
(2)经济职能
(3)监督管理职能
财政职能的特点:
(1)适用范围的广泛性;
(2)取得财政收入的及时性;
(3)征收数额的稳定性。
经济职能:
(1)稳定经济职能。
1)内在稳定机制
2)相机抉择机制
(2)资源配置职能。
(3)财富分配职能。
1.2 税收的原则(★★★)
财政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法治原则。
1.财政原则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财政原则是设计税收制度的首要原则。
财政原则包括充裕、弹性、适度三个方面内容。
所谓充裕,是指税收收入必须充足、稳定、可靠。
所谓弹性,是指税收收入必须具有随国家财政需要变化而伸缩的可能性。
所谓适度,是指税收收入在满足国家财政需要的同时,必须兼顾负担的可能。即应照顾经济的承受能力,做到取之有度。
2.公平原则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税收公平只是一种相对的公平,它包含两个层次:税负公平、机会均等。
所谓税负公平,是指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要与其收入相适应。这必须考虑以下两点:
一是具有同样纳税条件的纳税人应当缴纳相同的税额,即横向公平;
二是具有不同纳税条件的纳税人应承担不同的税额,即税收的纵向公平。
所谓机会均等,是指基于竞争的原则,通过税收杠杆的作用,力求改善不平等的竞争环境,鼓励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以达到社会经济有秩序发展的目标。
要实现税负公平,就要做到普遍征税、量能负担,使税收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要做到税负公平,就要做到统一税政、集中税权,保证税法执行上的严肃性和一致性。
要实现机会均等,就必须贯彻国民等遇原则,实现真正的公平竞争。
3.效率原则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效率有两层含义:
一是经济效率,就是征税应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或者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
二是行政效率,就是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它要求税收在征收和缴纳过程中耗费成本最小。
税收额外负担,是指征税引起市场相对价格的改变,干扰私人部门选择,进而导致市场机制扭曲变形而产生的经济福利损失。
所谓税收中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政府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应以征税数额为限,除此之外,不应该让纳税人或社会承受其他的经济牺牲或额外负担;其二,政府征税应该避免对市场机制运行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不能超越市场成为影响资源配置和经济决策的决定性力量。
税收行政效率可以用税收成本率(即税收行政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率)来反映。
4.法定原则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法治原则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税收的程序规范原则和征收内容明确原则。前者要求税收程序(包括税收的立法程序、执法程序和司法程序)法定;后者要求征税内容法定。
要实现依法治税,一是要做到有法可依,这是法治原则的前提;二是要严格进行征收管理;三是要使用现代化手段,兴建税务信息高速公路;四是要加强税收法制教育,造就一支忠于国家和人民利益、责任心强、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高、善于思考、严格执法、不拘私情的执法队伍,同时逐步提高全体公民的纳税观念,增强遵章纳税的自觉性。
四项原则之间的关系:
我国税收制度的设计和改革应遵循四项原则:财政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法治原则。这四项原则之间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密切联系的:财政原则是前提,法治原则是基础,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是税制设计的主体原则。其中,效率原则是公平原则的前提,公平原则是效率原则的必要条件。
1.3 税收制度要素(★★)
1.纳税人
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区别:
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在税收负担不能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例如:流转税。
在税收负担可以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与负税人是分离的。例如:所得税。
2.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指征税的直接对象或征税的标的物,它说明对什么征税的问题,规定了每一种税的征税界限,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征税对象可以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划分,其质的具体化是征税对象和税目,量的具体化是计税依据。
需要掌握的几个概念:
税目、计税依据、税源和税基。
经济税基与法定税基的差别:
经济税基是按课税标准计算的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量;法定税基是经济税基减去税法规定的税前减免或扣除项目后的剩余数量,是据以直接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
3.税率
税率指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法定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和税收负担的尺度,体现征税的程度,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是税制中最活跃、最有力的因素。
从税法角度,税率可划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三种基本类型。
名义税率、实际税率、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
4.纳税环节
5.纳税期限
6.税收优惠
按照税收优惠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税基式优惠、税率式优惠和税额式优惠三种。
要知道哪些税收优惠属于税基式优惠,哪些优惠属于税率式优惠,哪些属于税额式优惠。
要掌握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
7.法律责任
1.4 税收分类(★★)
1.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可以将税收分为货物与劳务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等。这种分类方式是世界各国进行税收分类时采用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也是中国税收分类的主要方法。
2.按税负能否转嫁,可以将税收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两大类。
3.按照税收的计量标准分类,可将税收划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
4.按照税收与计税价格的关系可将税收划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5.按收益权限的不同,可将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及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1.5 中国税制的发展与改革(★)
1.中国税制的建立与发展
2.中国现行税制体系
3.税制的改革方向
深化税制改革的目标是: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调节功能,稳定宏观税负、推进依法治税。
点击进入查看本科目历年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