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aoti - 为您精心整理的免费考资集中营!

爱考题软件下载学习站

自考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基础精讲课程讲义【笔记】

完整版:进入查看
课程详情
所有年份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yk1IDXPsxvllYb6IhuD3w

 

课程名字:自考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基础精讲课程讲义【笔记】
依据教材版本:
教材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教材主编:冷柏军 张玮
出 版 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版  次:2012年
课程目录:
第一章 导论 8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8
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8
二、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 8
三、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 9
四、直接贸易、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 9
五、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9
六、贸易差额 10
七、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 10
八、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 10
九、对外贸易依存度 11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11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11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 11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12
教学目的与要求 12
课程内容 12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12
一、 12
二、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12
第二节 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与运行 15
一、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 15
二、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与运行 15
三、世界市场的交易方式 17
第三节 世界市场价格 17
一、 17
二、世界市场价格的决定 17
第二章 练习题 18
第三章 对外贸易政策及理论依据 18
教学目的与要求 18
课程内容 18
第一节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18
一、贸易政策的构成因素 18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 19
第二节 重商主义 19
一、重商主义理论 19
二、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主要措施 19
第三节 自由贸易 20
一、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 20
二、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贸易自由化 21
第四节 保护贸易 21
一、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 21
二、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 22
三、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23
四、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 24
第四章 国家实施贸易政策的措施 24
教学目的与要求 24
课程内容 25
第一节 关税措施 25
一、关税含义 25
二、关税的种类 25
三、关税征收 27
四、海关税则与国际贸易商品分类 28
第二节 非关税措施 29
一、非关税措施的含义 29
二、非关税措施的主要种类 29
第三节 贸易促进措施 33
一、出口信贷与出口信贷担保 33
二、 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 34
三、商品倾销 34
四、外汇倾销 34
五、促进出口的行政组织措施 34
六、经济特区措施 35
第五章 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 36
第一节 贸易条约与协定概述 36
一、贸易条约与协定 36
二、贸易条约与协定的内容结构 36
三、贸易条约与协定适用的主要法律待遇条款 36
第二节 贸易条约与协定的种类 38
一、通商航海条约 38
二、贸易协定与贸易议定书 39
三、支付协定 40
第三节 国际商品协定 41
一、国际商品协定 41
二、国际商品协定的结构与内容 42
三、商品综合方案 43
第六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44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44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44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44
三、当代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特点 45
第二节 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46
一、欧洲联盟 46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48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49
一、关税同盟理论 49
二、共同市场理论 50
三、协议分工理论 50
第七章 世界贸易组织 51
教学目的与要求 51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考生应了解和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 51
第一节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51
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产生的背景 51
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内容 51
三、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持的多边贸易谈判 52
第二节 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 53
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目标和议题 53
二、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成果 54
第三节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职能与基本原则 55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与职能 55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55
第四节 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 57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地位 57
二、成员资格 57
三、组织机构 57
四、决策方式 58
五、争端解决机制 58
六、贸易政策评审机制 58
第八章  国际贸易术语与价格 59
教学目的与要求 59
第一节 贸易术语概述 59
一、贸易术语的重要性 59
二、有关国际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 59
第二节 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的术语 60
一、FOB术语 60
案例思考 61
二、CFR术语 62
三、CIF术语 63
四、FAS术语 64
第三节 适用于各式运输方式的术语 65
一、EXW术语 65
二、FCA术语 66
三、CPT术语 67
四、CIP术语 67
五、DAT术语 68
六、DAP术语 68
七、DDP术语 69
第四节 国际商品买卖的价格 70
一、国际贸易商品价格的掌握 70
二、主要出口价格及其换算 71
FCA价=CIP价×  CPT价=CIP价×  三、佣金和折扣的运用 72
四、价格条款的制定 73
第九章 国际货物买卖中的标的物 74
教学目的与要求 74
第一节 商品的品名 74
一、 74
二、品名条款的内容 75
三、规定品名条款的注意事项 75
第二节 商品的品质 75
一、品质的重要性及对进出口商品的要求 75
二、表示品质的方法 76
三、关于品质机动幅度的规定 77
四、品质条款的内容 78
第三节 商品的数量 78
一、约定商品数量条件的意义 78
二、计量单位 78
三、重量的计算方法 79
四、关于数量机动幅度的规定 79
第四节 商品的包装 80
一、包装的重要性 80
二、包装的种类 80
三 、运输包装上的标志 82
四、合同中的包装条款 83
第十章 国际货物运输 83
第一节 国际货物运输方式 83
一、海洋运输 83
二、铁路运输 86
三、航空运输 87
四、集装箱运输与国际多式联运 88
五、公路、内河、邮政和管道运输 89
第二节 合同中的运输条款 90
一、装运时间 90
二、装运港和目的港 90
三、分批装运和转船 90
四、装运通知 91
五、滞期费和速遣费 91
第三节 货物运输单据 91
一、海运提单 91
二、铁路运输单据 93
三、航空运单 93
四、国际多式联运单据 93
第十一章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94
教学目的与要求 94
第一节 保险概述 94
一、保险的特征 94
二、保险的种类 94
三、保险的基本原则 95
第二节 海洋运输风险与损失 95
一、保障的风险 95
二、保障的损失 96
三、保障的费用 97
第三节 我国海运货物保险的险别 97
一、基本险别 97
二、附加险别 98
三、保险责任的起讫 98
四、保险人的除外责任 99
五、保险索赔期限 99
第四节 陆运、空运货物与邮包运输保险 99
一、陆运货物保险 99
二、空运货物保险 100
三、邮包运输保险 100
第五节 买卖合同中的保险条款 101
一、保险投保人 101
二、保险公司和保险条款 101
三、保险险别的选择 101
四、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率 101
五、保险单据 102
第十二章 国际贸易货款的收付 102
第一节 支付工具 102
一、汇票 103
二、本票 105
三、支票 106
第二节 支付方式:汇付与托收 106
一、汇付 106
二、托收 107
第三节 支付方式:信用证 109
一、信用证的定义 109
二、信用证的特点 110
三、信用证的当事人 110
四、信用证的业务流程 111
五、信用证的主要内容 112
六、信用证的种类 113
七、合同中的信用证支付条款范例 114
第四节 各种支付方式的选择 114
一、主要结算方式的比较 114
二、影响结算方式选择的因素 114
三、各种结算方式的选用 114
第十三章 国际贸易争议的预防与处理 115
第一节 国际贸易商品检验 115
一、约定商品检验的意义 115
二、我国进出口商品实施检验的范围 115
三、检验时间和地点 116
四、检验机构与检验证书 116
五、买卖合同中检验条款的规定方法 117
第二节 国际贸易异议与索赔 117
一、争议与索(理)赔的含义 117
二、不同法律对违约行为的不同解释 118
三、异议和索赔条款 118
第三节 国际贸易中的不可抗力 119
一、不可抗力的含义 119
二、不可抗力的范围 119
三、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 119
四、援引不可抗力条款处理事故应注意的事项 119
第四节 国际贸易仲裁 120
一、解决国际贸易争议的方式 120
二、仲裁的特点 120
三、我国涉外仲裁案件的类型 121
四、仲裁协议 121
五、仲裁条款 121
第十四章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磋商与订立 122
教学目的与要求 122
第一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概述 122
一、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含义 122
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特点 123
三、订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应遵循的原则 123
四、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形式 123
五、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内容 124
第二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磋商 124
一、交易磋商的形式 124
二、交易磋商的内容 124
三、交易磋商的环节 124
第三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 126
一、合同成立的时间 126
二、有效合同的要件 127
三、合同的形式及内容 127
四、合同的基本内容 127
第十五章 进出口合同的履行 128
第一节 出口合同的履行 128
一、备货和报验 128
二、催证、审证和改证 128
三、货运、报关和投保 129
四、制单结汇 130
五、出口收汇核销与出口退税 130
第二节 进口合同的履行 131
一、信用证的开立与修改 131
二、运输和保险的安排 131
三、审单付款与付汇核销 131
四、报关、报验和拨交货物 131
五、进口索赔 133
第十六章 国际贸易方式 133
第一节 经销、代理、寄售 133
一、经销 133
二、销售代理 134
三、寄售 135
第二节 招投标与拍卖 136
一、招投标 136
二、拍卖 137
第三节 对销贸易 138
一、对销贸易的概念和特征 138
二、对销贸易的主要形式和做法 138
三、对销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140
第四节 加工贸易 140
一、来料加工 140
二、进料加工 141
三、境外加工贸易 142
第五节 电子商务 142
二、电子商务的分类 142
三、电子商务的特点 142
四、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43
五、外贸企业如何利用电子商务 143

 

 第一章 导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考生应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中经常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为接下来各个章节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1、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它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2、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二、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
  1、对外贸易额: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
  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货物进口总额或货物出口总额按照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到国际货物贸易额。由于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所有国家货物进口额的合计数字理应等于所有国家货物出口额的合计数字。但是,由于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一般都是 按离岸价格(即FOB价格)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即CIF价格)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货物出口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货物进口总额。
  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 世界出口总额。
  2、对外贸易量:是指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额。它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贸易的数量规模,相对于对外贸易额而言在反映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规模时更为准确。
  三、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
  按照 统计进出口的标准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总贸易和专门贸易
  1、总贸易(General Trade):是以货物经过 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即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称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称为总出口。
  2、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是以货物经过 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凡是通过海关结关进入境内的货物计入进口贸易;凡通过办理海关手续出口的货物计入出口贸易。
  在专门贸易体系下,一国的货物进口包括:
  (1)用于国内消费和使用的直接进口货物;
  (2)用于国内消费和使用的从海关保税区域进入境内的进口货物;
  (3)用于国内消费和使用的从经济特区(如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等)进入境内的进口货物。
  在专门贸易体系下,一国的货物出口是指通过海关直接出口的货物,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离开国境的;另一部分是进入经济特区,但没有离开国境的。
  关境和国境的区别和联系:
  一般来讲,一国关境和国境是一致的。
  但是一些国家在国境内设立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经济特区,还有的国家通过签署协议建立关税同盟。这就使得前者关境小于国境,后者关境大于国境。
  四、直接贸易、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
  1、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指商品直接由生产国销往消费国;没有第三国的中间商参与的贸易活动。
  2、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间接贸易中第三国商人所从事的把商品从生产国销到消费国的贸易活动。转口贸易也称为中转贸易。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是间接进口,而对第三国而言就是转口贸易。
  3、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指贸易货物在运输途中经过一国国境的情况。例,A国经过B国国境向C国运送贸易商品,对于B国而言,就是过境贸易。
  注意: 过境贸易与转口贸易之间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即:交易关系的确立不同。在过境贸易中,交易关系的确立是在出口国与进口国贸易商之间进行的;而在转口贸易情况下,转口贸易国的贸易商分别与出口国、进口国的贸易商订立买卖合同,达成实际交易。
  五、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1、货物贸易
  (1)货物贸易的概念:针对有形的货物展开的贸易活动就叫货物贸易。
  (2)货物贸易的类型:《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将国际货物贸易共分为10大类。
  这10类商品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饮料及烟类(1);燃料以外的非食用原料(2);矿物燃料、润滑剂及有关原料(3);动植物油脂及蜡(4);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机械及运输设备(7);杂项制品(8);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9)。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
  2、服务贸易
  (1)服务贸易的概念:针对无形的服务展开的贸易活动就叫服务贸易。
  (2)服务贸易的类型:《服务贸易总协定》中依照服务的 提供方式不同将国际服务贸易分为4类,分别是跨界供应、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
  另外依照 服务部门的不同,可将国际服务贸易分为3大类,即: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商业性服务。
  六、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的差额。
  贸易差额有三种表现:
  (1)贸易顺差: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的差额,又称为出超。
  (2)贸易逆差: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又称为入超。
  (3)贸易平衡: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等。由于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刚好相等的情况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所以只能说贸易基本平衡。
  七、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服务在一国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狭义的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又称对外货物贸易或国际货物贸易结构。
  对外货物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
  国际货物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可以反映出一国的或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等。
  八、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
  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其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是指该国的对外贸易值的国别地区分布情况,即该国的出口商品是流向哪些国家或地区的市场,进口商品是从哪些国家或地区流入的。通常用各国家或地区在该国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清楚地表明了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经济交往的广度和深度。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是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的一个概念。
  九、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贸易系数(Coefficient of Trade),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额在其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它表明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从时间上看,国际贸易产生于15世纪后。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
  (分为5个不同的阶段来讲的)
  1、地理大发现时期的国际贸易(15世纪后-18世纪中期)
  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国际贸易带有浓重的殖民色彩;
  第二,国际贸易商品的流向十分鲜明;
  第三,由于受生产力水平、运输与通讯条件的制约,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商品范围不大。
  2、第一次产业革命后的国际贸易(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商品范围扩大了;
  第二,参与到国际贸易中来的国家多了。
  3、第二次产业革命后的国际贸易(19世纪中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国际贸易在一国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
  4、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贸易(1914年-1945年)
  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国际贸易的规模相比较战前出现了萎缩,并且年均增长速度也比较缓慢。
  5、二战后的国际贸易
  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国际贸易的增速在不同的子时期呈现出重大差异;
  第二,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
  第三,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发达国家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流向;
  第五,区域性贸易迅速发展。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考生应了解作为国际贸易基础的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了解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与运行;理解与掌握世界市场价格的主要形式。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二、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以将这一过程分为萌芽、形成、发展和深化四个阶段:
  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中叶)
  这一时期国际分工是建立在自然条件不同的基础上的,具有明显的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分工的特征。在这一时期,西欧殖民主义者用暴力手段和超经济的强制手段,对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进行掠夺。他们开发矿山,建立甘蔗、咖啡、烟草等农作物的种植园,生产和提供本国不能生产的农作物,扩大本国工业品的生产和出口,出现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最初的分工形式,建立起早期的国际专业化生产。
  2.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这一时期国际分工呈现出4个特点:
  首先,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大机器工业改革了传统的运输方式,提供了电报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把原料生产国和工业品生产国联系在一起,使国际分工成为可能。
  其次,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基本上是以英国为中心形成的。由于英国首先完成了产业
  革命,它的生产力和经济迅速发展,竞争能力大大加强。当时的英国是"世界工厂",如l9世纪50年代,英国的制造商包揽了全世界的机器、火车、车辆、铁路设备的制造。英国垄断了世界贸易和世界航运,英镑成为世界货币。马克思曾对英国当时所处的顶峰状态进行过描述,写道:"英国是农业世界的伟大的中心,是工业太阳,日益增多的生产谷物和棉花的卫星都围绕着它运转。"
  再次,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日益为大宗商品所代替。这些商
  品包括小麦、棉花、羊毛、咖啡、铜、木材等。
  最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巩固,欧洲殖民国家推行国际专业化生产的手段也发生了改变,从过去的野蛮、暴力掠夺、超经济强制转化为比较和平的贸易或经济方法,利用交换行为,逐步把亚非拉落后的农业经济逐一纳入国际分工体系。
  值得强调的是,l9世纪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国际分工是一种垂直分工模式,是以先进
  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国与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农业国之间的分工,是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
  的分工。
  3.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二次大战)
  这一时期国际分工呈现出4个特点:
  首先,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变为单一型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一两种或两三种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从而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经济的两种依赖性:一是经济生活上依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二是高度依赖世界市场,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的市场。亚非拉国家依靠几种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换取所需要的工业制成品。落后国家对世界市场的这种双重依赖性导致其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发达国家的周期性经济波动会通过贸易渠道传导到这些国
  家,从而使这些国家也成为周期性波动经济的一部分。其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对外依赖性。
  其次,国际分工的中心从英国变为一组国家,扩展到包括美国、德国、法国等。他们之
  间也形成了以经济部门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关系。1886年,英国在世界出口中所占比重为20%,l913年下降到l3.1%,而其他西欧和北美国家,特别是美国和德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却迅速上升。
  再次,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除亚非拉国家之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强了对国际分工的依赖。
  最后,在现有分工格局的基础上,贸易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国际定期集市、现场看货交易方式逐渐减少,代之以样品展览、商品交易所的产生和发展。 1848年,美国芝加哥第一家谷物交易所诞生。1862年,伦敦有色金属交易所成立。
  4.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阶段(二战后)
  这一时期国际分工呈现出6个特点:
  (1)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之间或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二战前,工
  业制成品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其次才是工业国与工业国间的
  分工。战后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发展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改变了各种类型国家的
  经济发展现状,突出了发达国家在新兴产业、区域经济及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加强了
  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与依赖,改变了战前的国际分工格局。
  (2)发达国家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趋势。二战前,在工业国家间的分工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各国不同工业部门之间的分工。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原来的生产部门逐步细分,成为独立的产业部门。越来越多的次级部门跨越国界,形
  成国际间的部门内部分工。目前,多数的产业内部分工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不同型号、不同规格产品的专业化分工。例如,在拖拉机研发和生产方面,美国企业侧重发展大功率轮式和履带式拖拉机,这主要是基于美国土地辽阔,大面积耕种的要求;英国主要发展中型轮式拖拉机;德国关注小功率的轮式拖拉机。
  第二,零、配件和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分工。由于各国科技工艺水平、资源条件、政策环境存在着差异,一国在某一种零、配件或部件的生产上可能拥有优势,其他国家则可能对另一种零、配件或部件的生产拥有优势,因此就产生了零、配件或部件生产的国家之间分工的必要,实现零、配件或部件的专业化生产。
  第三,工艺过程的专业化分工。工艺过程的专业化分工是指不同国家对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专业化分工。例如,在化学工业中,某国的一些工厂专门生产半成品,然后出口这些半成品,供给设在其他国家的化工厂去生产各种化学制品。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的分工在削弱。战后的科技革命、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施、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等因素都导致某些工业产品的生产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而促进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工业分工的发展,出现了高精尖工业与一般工业的分工,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分工。
  (4)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成员之间的内部分工迅速发展。二战后,经济一体化程度不同
  的区域性经济贸易组织或集团纷纷出现,多数属于封闭式的一体化组织或集团,即对成员
  和非成员适用不同的政策措施。到目前为止,最为成功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经济一体化
  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当属欧盟。
  (5)服务业的国际分工逐渐形成。二战前,国际分工主要局限于生产制造类的产业部门,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分工开始从有形商品领域发展到无形商品领域--服务业。事实上,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形成是以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生产制造行业国际分工的发展为物质基础的。
  (6)跨国公司内部分工与外部分工构成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分工是指公司各构成实体之间的分工,分工可以是水平型的,如同种产品在不同国家的复制,或不同区位子公司间形成零部件分工生产协作;也可能是垂直型的,如规模庞大的石油公司,子公司分处于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外部分工是指公司通过外包合同、长期买卖合同、企业合作等方式同外部企业建立的分工协作关系。


点击进入查看本科目历年真题及答案


课程导航
加入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考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