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aoti - 为您精心整理的免费考资集中营!

爱考题软件下载学习站

自考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基础精讲课程讲义【笔记】

完整版:进入查看
课程详情
所有年份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UneLVDLPXdnX-fs9RF4vg

 

课程名字:自考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基础精讲课程讲义【笔记】
依据教材版本:
教材名称:金融理论与实务
教材主编:贾玉革
出 版 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版  次:2010年版
课程目录: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7
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 7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8
一、货币的起源 8
二、货币形式的演变 8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9
一、价值尺度(计价单位) 9
二、流通手段(交易媒介) 9
三、支付手段 10
四、贮藏手段 10
五、世界货币 10
第三节 货币制度 10
一、货币制度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10
二、国家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11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 12
四、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 13
复习思考题 13
第二章 信 用 14
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 14
课程内容 14
第一节 信用的含义与作用 14
一、信用的含义 14
二、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15
三、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双重性) 15
第二节 现代信用形式 16
一、商业信用 16
二、银行信用 17
三、国家信用 17
四、消费信用 17
复习思考题 18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19
第一节 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19
一、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息 20
二、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20
第二节 利率的计量与种类 20
一、利率的概念 20
二、与利率密切相关的几个概念 20
三、利息的计量 21
四、利率的种类 21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22
一、利率决定理论 22
二、影响利率变化的其他因素 22
第四节 利率的作用 23
一、利率的一般作用(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23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23
三、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23
复习思考题 24
第四章 汇率与汇率制 25
学习目的与要求 25
课程内容 25
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 25
一、外汇 25
二、汇率 26
第二节 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27
一、汇率决定的各种理论 27
二、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28
第三节 汇率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 29
一、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29
二、汇率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29
三、汇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29
四、汇率对资产选择的影响 29
第四节 汇率制度 29
一、汇率制度的种类 29
二、汇率制度的比较与选择 30
三、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了解) 31
复习思考题 31
第五章 金融市场概述 34
学习目的与要求 34
课程内容 34
第一节 金融市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34
一、金融市场的含义 34
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4各方面) 34
Ⅰ 35
Ⅱ 36
Ⅲ 37
第二节 金融市场的种类与功能 37
一、金融市场的种类 37
二、金融市场的功能 38
复习思考题 38
第六章 货币市场 40
学习目的与要求 40
课程内容 40
第一节 货币市场的特点与功能 40
一、货币市场的特点 40
二、货币市场的功能 41
第二节 同业拆借市场 42
一、同业拆借市场的含义 42
二、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与功能 42
三、同业拆借的期限与利率 42
四、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 43
第三节 回购协议市场 43
一、回购协议与回购协议市场 43
二、回购协议市场的参与者及其目的 43
三、回购协议的期限与利率 44
第四节 国库券市场 44
一、国库券的发行市场 44
二、国库券的流通市场(了解) 45
三、我国的国库券市场(了解) 45
第五节 票据市场 45
一、商业票据市场 45
二、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46
三、票据贴现市场 46
四、中央银行票据市场 47
第六节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47
一、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47
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的功能 47
三、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期限与利率 47
四、我国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48
复习思考题 48
学习目的与要求 50
课程内容 50
第一节 中长期债券市场 50
一、债券发行市场 50
二、债券流通市场 51
第二节 股票市场 54
一、股票的发行市场 54
二、股票的流通市场 55
三、股票投资分析 56
第三节 证券投资基金 57
一、 57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种类 57
三、基金净值与基金的业绩 58
四、基金的收益与费用 59
五、开放式基金的认购、申购与赎回 60
复习思考题: 60
一、单项选择题 60
二、简答题 62
第八章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62
学习目的与要求 62
课程内容 63
第一节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63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 63
二、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功能 63
三、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64
四、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64
第二节 金融远期合约市场 64
一、金融远期合约的含义与特点 64
二、远期利率协议 64
第三节 金融期货市场 65
一、金融期货合约的含义与特点 65
二、金融期货交易所 65
三、金融期货市场的交易规则 66
四、金融期货合约的种类 66
第四节 金融期权市场 68
一、金融期权的基本含义 68
二、金融期权的种类 68
三、金融期权的风险管理功能 69
第五节 金融互换市场 69
一、金融互换市场的含义与原理 69
二、利率互换 69
三、货币互换 70
本章练习题 70
一、单项选择题 70
二、多项选择题 71
第九章 金融机构体系 71
学习目的与要求 71
课程内容 72
第一节 金融机构的界定、种类与功能 72
一、金融机构的界定 72
二、金融机构的种类 72
三、金融机构的功能 73
第二节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演变与发展 74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金融机构体系 74
二、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74
三、中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 74
第三节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77
一、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 77
二、区域性的金融机构 77
三、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与局限性 77
本章练习题 78
一、单项选择题 78
二、简答题 79
第十章 商业银行 80
学习目的与要求 80
课程内容 81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特性与类型 81
一、商业银行的特性 81
二、商业银行的类型 81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 82
一、负债业务 83
二、资产业务 85
三、表外业务 86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管理 87
一、资产负债管理 87
二、资本管理 87
三、风险管理 89
四、绩效评估管理 90
练习题 90
一、单项选择题 90
二、简答题 92
第十一章 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 92
学习目的与要求 92
课程内容 93
第一节 投资银行 93
一、投资银行的界定 93
二、投资银行的基本职能 93
三、投资银行的业务(六项) 94
第二节 保险公司 95
一、保险的基础知识 95
二、不同类型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 96
三、我国保险公司的改革与发展 98
本章练习题 98
一、单项选择 98
二、名词解释 99
三、简答题 99
第十二章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99
学习目的与要求 99
课程内容 100
第一节 货币需求 100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与分析角度 100
二、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100
三、现阶段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与影响因素(四个) 102
第二节 货币供给 103
一、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103
二、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 106
三、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107
本章练习题 107
一、单项选择题 107
二、计算题 109
第十三章 货币的均衡与失衡 109
学习目的与要求 109
课程内容 110
第一节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110
一、货币均衡与失衡的含义 110
二、 110
三、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110
第二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 111
一、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 111
二、国际收支差额与货币均衡 112
三、国际收支的调节 113
第三节 通货膨胀 113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与度量指标 113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114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 115
四、通货膨胀的治理 116
五、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 116
第四节 通货紧缩 116
一、通货紧缩的含义与判断标准 116
二、通货紧缩的负面影响 116
三、通货紧缩的成因与治理 117
第十三章 练习题 117
第十四章 货币政策 118
学习目的与要求 118
课程内容 118
第一节 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目标 118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与特点 118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19
三、货币政策诸目标间的关系 119
四、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120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 121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21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22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22
四、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 123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 123
一、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作用与选择标准 123
二、可作为操作指标的金融变量 123
三、可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 124
四、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与操作指标 124
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 124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 124
二、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环节 126
三、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 126
四、货币政策的时滞 126
第五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126
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126
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模式 127
三、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127
第十四章 练习题 128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考生应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领会本章的基本理论。
  了解货币的起源及相关理论;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历程;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及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
  理解货币的职能。
  掌握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课程内容: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一、货币的起源
  货币产生后,出现了很多关于货币起源的理论。其中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最终产生的。商品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变化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阶段
  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仅仅是简单的或偶然的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外一种商品上。即:1只绵羊=2把石斧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阶段
  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了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即:
       2把石斧
       1件上衣
  1只绵羊= 15公斤茶叶
       一定数量的其它商品
  3.一般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阶段
  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一个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身上,即:2把石斧 1件上衣 15千克茶叶 一定数量的其他产品都等于一只绵羊。
  4.货币形式阶段
  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作为固定的一般等价物的金或银上,即:2把石斧 1件上衣 15千克茶叶 一定数量的其他产品都等于1克黄金。
  二、货币形式的演变
  货币产生后,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
  1.商品货币
  商品货币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自身价值(凝结在商品货币身上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与其作为货币所购买的那种商品的价值在量上相等。也就是足值性。
  商品货币又包括两种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
  (1)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实物货币自身存在一些不利于商品交换的弊端,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实物货币不易分割、(无法满足小额商品交换的需要);
  2)实物货币不易保管;
  3)实物货币不便携带。
  (2)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金、银
  金属货币虽然克服了实物货币自身的一系列弊端,但其自身存在不利于商品交换的弊端,最突出的表现在于:金属货币的数量多少受制于金属的贮量和开采量,无法伴随商品交换数量的增长而增长。
  2.信用货币
  正是因为金属货币的数量越来越难以满足大量商品交换对交易媒介-货币的需求,因此,信用货币便应运而生了。
  信用货币最大的特点在于:信用货币自身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所购买的那种商品的价值。即不足值。
  信用货币又包括4种形式: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1)纸币:即用纸制作的货币,在我国纸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交子。
  2)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本质上来讲也是一种纸币。
  3)存款货币:在商业银行开立的活期存款账户中存入的用于转账结算的货币。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当交易的双方相距较远,交易金额较大时,用现金货币进行支付结算很不方便,而银行转账结算会给交易双方当事人带来很大的便利,于是存款货币这种形式的信用货币便产生了。
  4)电子货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形式的信用货币。即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例如银行发行的各种银行卡。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货币产生后,在经济社会中所发挥出的作用即为货币的职能。
  马克思将货币的职能概括为五个方面,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一、价值尺度(计价单位)
  即用货币体现一切商品或劳务的价值时,此时的货币就在发挥着价值尺度这一职能。
  二、流通手段(交易媒介)
  即用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物时,此时的货币就在发挥着流通手段的职能。
  三、支付手段
  在商品赊购赊销现象中,用于支付赊购商品款项的货币即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借贷、上缴税款、发放工资,收取租金等活动中,货币发挥的也是支付手段的职能。
  四、贮藏手段
  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了,此时的货币发挥的就是贮藏手段的职能。
  在这里我们可能会有疑问,人们为什么会选择货币作为体现自身社会财富的一个工具呢?因为货币作为体现自身社会财富的一个工具,将其贮藏起来最大的好处就是安全,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以货币形式贮藏财富的缺点--收益较低。
  五、世界货币
  当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上述四个职能时,就在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
第三节 货币制度
  为了让货币在经济社会领域中更好的发挥上述五项职能,各国都出台了相应的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1.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各国货币制度的内容往往是不同的,但其构成要素一般都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1)规定货币材料(币材)
  即国家用法令的方式规定用哪种材料充当铸造货币的币材。确定不同的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制。
  目前,世界各国的法令中都不再规定货币材料,普遍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2)规定货币单位
  一国在对货币单位加以规定时,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另一个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值。例如我国货币单位的名称为元。若几国同用一个货币单位名称时,则在前面加上国家名。如美元、日元、加元。
  货币单位的值就是指货币单位的含金量(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或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比价(汇率)(目前,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
  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
  目前各国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有两种:主币和辅币
  主币是指1个货币单位或1个货币单位以上的现钞。
  辅币是指1个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
  按照支付能力的不同,可分为无限法偿货和有限法偿。
  无限法偿是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亦或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收。也就是说,无限法偿货币具有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的能力。
  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通常情况下,主币为无限法偿货币,辅币通常为有限法偿货币。
  5)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
  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一国货币制度中要规定金属货币的铸造机构,在目前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一国货币制度中要规定信用货币的发行机构。例如:我国人民币由国家授权的中国人民银行发行。
  二、国家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的货币制度经历了如下演变历程:
  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1.金属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在16世纪以后开始盛行。可以根据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描述银本位制的基本内容:法律规定白银为货币币材,用白银铸造的银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溶化;与银币同时流通的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到19世纪末期,由于白银的价值不断下降,大宗商品交易用银币计价和交易越来越不方便,多数国家先后放弃银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是16~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西欧各国流行的一种国家货币制度,其基本特征是: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法定币材,由黄金和白银铸造的金币和银币同为本位货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两者间可以自由兑换;黄金和白银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的初期,国家并不规定金银币之间的兑换比例,两种铸币按其市场实际价值进行兑换,并行流通,这种金银复本位制叫平行本位制。在复本位制下,市场中的商品有两种价格:用金币标注的价格和用银币标注的价格。这两种价格会随着金银币市场比价的变化而变化。
  金银币市场比价的频繁波动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不稳定,从而带来商品流通的混乱。许多国家将平行本位制改为双本位制,即用法律规定金币和银币的兑换比率,规定金币和银币按法定比价进行流通,试图割断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与市场金银比价的关系。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典型形态,但在这种制度下,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行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是英国。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
  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其基本特点是:黄金为法定币材,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溶化;辅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已经不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但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成金块。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这种货币制度与金块本位制相同之处在于,也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不同之处在于,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想要兑换黄金,只能先兑换成本国在该国存有黄金并与该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国家的外汇,然后再用外汇在该国兑换黄金。
  2.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
  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
  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
  3.我国的人民币制度
  1)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开始发行人民币。
  2)目前,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三项主要内容。
  一是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人民币主币的单位是元,辅币的单位有"角"和"分"两种,分、角、元均为十进制。
  二是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三是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点击进入查看本科目历年真题及答案


课程导航
加入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考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