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aoti - 为您精心整理的免费考资集中营!

爱考题软件下载学习站

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教材精讲讲义电子书【笔记】【据高树军中国人民大学2016版】

完整版:进入查看
课程详情
所有年份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QgqsOtc-VeqkIe-fbMiAQ

 

课程名字: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基础精讲课程讲义【笔记】
依据教材版本:
教材主编:高树军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版  次:2016年
课程目录:
前 言 2
绪 论 4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4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6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8
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 11
第一节 人性假设 11
第二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解释 15
第三节 影响人的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 18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21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行为 21
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与行为 25
第三节 知觉与行为 28
第四节 个性与行为 35
第五节 组织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 42
第三章 群体行为基础 44
第一节 群体概述 44
第二节 群体行为解释 48
第三节 非正式群体与管理 54
第四章 沟通 57
第一节 沟通及其分类 57
第二节 沟通的障碍及改善 65
第三节 互联网时代的沟通 66
第四节 跨文化沟通 67
第五章 团队 70
第一节 团队概述 70
第二节 团队建设与管理 71
第六章 冲突与冲突管理 75
第一节 冲突 75
第二节 冲突管理 80
第七章 组织结构与组织变革 83
第一节 组织概述 83
第二节 组织结构概述 87
第三节 组织变革 95
第八章 组织文化 98
第一节 组织文化概述 98
第二节 组织文化理论 100
第三节 组织文化创建、维系和创新 100
第九章 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 105
第一节 组织学习 105
第二节 学习型组织 106
第十章 领导及领导理论的发展 109
第一节 领导概述 110
第二节 领导理论 114
第三节 领导艺术 119
第十一章 激励 123
第一节 激励概述 123
第二节 激励理论 124
第三节 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方法和策略 131


前 言
  一、教材内容框架
  
  
  
  
  
  
  二、考试特点及命题规律
  1.试卷满分为100分,60分及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
  名词解释:
  角色期待(第三章)
  答:角色期待是指在某个特定情境中别人认为你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
  简答题:
  简述群体规范的作用。(第三章)
  答:群体规范的作用有:
  (1)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的支柱作用。
  (2)群体规范能起到评价标准的作用。
  (3)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动力的作用。
  (4)群体规范具有行为导向和矫正作用。
  3.考试命题规律可归纳如下:
  (1)题目难度不大,无偏题、怪题;
  (2)命题覆盖面广,但突出重点;
  (3)考题顺序按照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排列;
  (4)历年考题会重复出现。
  三、如何备考
  1.信心比黄金还珍贵;
  2.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每天进步一点点;
  3.以讲义为纲,突出重点;
  4.听课、看书、做题三管齐下。
  四、应试技巧
  1.树立必胜的信念,以平常心迎接考试;
  2.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3.看清题目,审清题意;
  4.卷面整洁,条理清晰。
  
绪 论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掌握)
  (一)概念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掌握)
  
  课堂总结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3点)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5点)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4点)
  【例题·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是组织行为学学科性质的是( )。
  A.跨学科性
  B.系统性
  C.不变性
  D.实用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组织行为学具有跨学科性、系统性、权变性、实用性、科学性的性质。
  【例题·多选题】组织行为学所具有的学科性质有( )。
  A.跨学科性
  B.系统性
  C.权变性
  D.科学性
  E.实用性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组织行为学具有跨学科性、系统性、权变性、实用性、科学性的性质。
  【例题·单选题】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了解)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型的行为科学,它是在多门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了解)
  1.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
  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2.工业心理学
  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首先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之中。
  3.工业社会心理学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梅奥主持"霍桑试验",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
  4.管理心理学
  人们日益认识到在工业生产活动中,管理实际上占据着核心地位,应当将"管理"凸显出来。
  5.组织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初,莱维特在其为《心理学年鉴》所写的一篇文章中首先采用"组织心理学"这个名词。
  6.组织行为学产生
  总结:
  1.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个体行为
  2.工业心理学:个体心理
  3.工业社会心理学:群体心理
  4.管理心理学:管理者、领导者行为
  5.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
  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了解)
  (一)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1.泰勒开创了科学管理的先河,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法约尔被称为"管理过程之父"。
  3.韦伯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
  (二)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三)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以费德勒等人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模式,从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一大进步。
  (四)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综合前三个阶段之所长,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要求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转变到社会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上。
  课堂总结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5点)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6点)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4点)
  【例题·单选题】首先使用组织心理学这一名词的学者是( )。
  A.莱维特
  B.维卡
  C.斯克伯兹
  D.梅奥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20世纪60年代初,莱维特在其为《心理学年鉴》所写的一篇文章中首先采用"组织心理学"这个名词。
  【例题·单选题】现代的组织行为学把组织看作是一个( )。
  A.封闭的理性模式
  B.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C.开放性模式
  D.开放的社会性模式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20世纪70年代至今,综合前三个阶段之所长,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要求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转变到社会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上。
  【例题·单选题】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的是( )。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莱维特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韦伯是德国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还是社会学家、经济学家,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掌握)
  不同的学者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的划分是不同的,但都遵循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有一种观点认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包括三个步骤:
  
  美国的管理学家西拉季和华莱士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细分为六个步骤: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熟悉)
  
  (一)观察法
  1.概念
  观察法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2.分类
  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 是指观察者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并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观察的方法。
非参与观察法 是指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以旁观者身份进行观察的方法。
  3.优缺点
优点 1.简便易行;
2.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
3.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工作要求。
缺点 1.花费的时间多;
2.观察得来的材料难以量化,难以说明刺激条件与行为变化之间的精确关系;
3.有些被观察者难以接受,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监视或威胁,在心理上对观察人员产生反感,同时也可能造成操作动作变形。
  (二)调查法
  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订某一计划,就一些问题对某些个人或群体进行访问或发放调查表,要求被调查者回答,收集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和数据,并以此来分析、推测其行为与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根据收集资料的方式不同,主要分为访谈法和问卷法。
  1.访谈法
  又称面谈法,是指运用口头沟通方式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应用最为广泛。
  可以标准化或者非标准化。
  访谈法的优缺点:
优点 1.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内容有比较具体的了解;
2.运用面广,能够简单且迅速地收集多方面的资料;
3.易了解到短期直接观察法不容易发现的情况;
4.有助于与员工的沟通。
缺点 1.访谈者要有专门的技巧,需要受过专门的训练;
2.比较费时、费力,成本较高;
3.无法完全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2.问卷法
  问卷法是根据研究的课题与目的,预先设置一系列问题,编制问卷,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调查,然后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
  问卷可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
  问卷法的优缺点:
优点 1.调查范围广;
2.调查样本量大,适用于需要对很多人员进行调查的情况;
3.调查的资料可以量化,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缺点 1.设计问卷要花费较多时间;
2.问卷在使用前需进行测试,会影响工作效率;
3.被调查者可能不积极配合,从而影响调查的质量。
  (三)个案分析法
  研究者通过对个体、群体或组织整体情况较长时间的连续调查、了解,全面收集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称为个案分析法。
  (四)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精确操纵自变量从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而变化,进而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五)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法就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者的方法。
  以信度和效度来表明测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六)情景模拟法
  根据被试者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任务,研究人员设计一套与岗位实际情景相似的测试场景,将被试者放置于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观察被试者的才能、行为,并按照一定的规范对所观察的行为进行评定,即为情景模拟法。
  具有针对性、客观性、预测性、动态性。
  信度和效度比较高。
  课堂总结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3步、6步)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6种)
  【例题·单选题】组织行为学家西拉季和华莱士,
  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 )。
  A.四个步骤
  B.五个步骤
  C.六个步骤
  D.七个步骤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美国的管理学家西拉季和华莱士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细分为六个步骤。
  【例题·多选题】在调查法中,一般采用的具体的调查方法有( )。
  A.访谈法
  B.观察法
  C.案例分析法
  D.问卷法
  E.心理测验法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调查法根据收集资料的方式不同,主要分为访谈法和问卷法。
  【例题·单选题】通过对个体、群体或组织整体情况较长时间的连续调查、了解,全面收集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称为( )。
  A.个案分析法
  B.观察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研究者通过对个体、群体或组织整体情况较长时间的连续调查、了解,全面收集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称为个案分析法。
  【例题·单选题】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实验法
  D.心理测验法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访谈法又称面谈法,是指运用口头沟通方式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应用最为广泛。
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
  
第一节 人性假设
  一、"经济人"假设
  二、"社会人"假设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四、"复杂人"假设
  一、"经济人"假设(掌握)
  (一)经济人的基本含义
  "经济人"也叫"唯利人"或"实利人"。这种假设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和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
  1."经济人"的观点
  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
  "经济人"的观点把人看做是"经济人",认为人的行为在于追求本身的最大利益,工作的主要动机就是获得经济报酬。
  2.X理论
  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 麦格雷戈在他的著作《论企业中的人性》一书中提出两种对立的人性假设理论: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的基本观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多数人天生就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第二,多数人都是胸无大志的,不愿负任何责任,甘愿受别人的指挥和领导;
  第三,多数人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的目标是相互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第四,多数人从事工作的目的在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所以只有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他们努力工作;
  第五,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大多数人具有以上特性,属于被管理者,少数人能克制自己的感情冲动进而成为管理者。
  (二)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
  1.采用任务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工人无关
  3.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
  泰勒制是"经济人"观点的典型代表。
  (三)对"经济人"假设的评价
  不足:
  1.以金钱为主的机械式管理,严密控制员工;
  2.反对工人参与管理,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立起来,否认工人的地位和作用。
  作用:
  改变了放任自流的管理作风,强化了对消除浪费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关注,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
  二、"社会人"假设(掌握)
  (一)"社会人"假设的基本含义
  梅奥在长达9年的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方面的利益在调动其生产积极性方面只是起到次要作用,人们最重视的是在工作中与周围人群形成的良好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
  梅奥的观点:
  1.人是"社会人";
  2.管理工作要"以人为中心";
  3.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群体";
  4.建立新型的领导方式。
  (二)基于"社会人"假设的管理
  第一,管理人员不应该只是关注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还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第二,管理人员在注重指挥、监督和控制等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努力提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整体感,激起员工对组织的奉献精神,培养员工的群体意识,进一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第三,在实行奖励措施时,应主张实行集体奖励制度而不是主张实行个人奖励制度。
  第四,管理人员的职位要进行轮换,不应该只局限于计划制订、组织工序、产品检验等,而应在员工和上级之间起到联络人的作用,负责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
  第五,主张"参与管理"的管理方式。
  (三)对"社会人"假设的评价
  从"经济人"的假设到"社会人"假设是管理思想上的一次巨大飞跃,标志着人们对人性认识的进一步加深。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掌握)
  (一)"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本含义
  "自我实现人"也叫"自动人"。这种人性假设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阿吉里斯、麦格雷戈等人提出来的。
  "自我实现"指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和发展。
  1.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人"假设
  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人"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2.Y理论
  麦格雷戈提出了著名的Y理论,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厌恶工作不是普通人的本性。
  第二,外部的控制及惩罚带来的威胁不是促使人们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
  第三,一般人在适当的条件下,不但能够承担一定的责任,还会乐于追求责任。
  第四,在人群中广泛存在并分布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各种各样问题的创造性力量。
  第五,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和主动完成组织工作的意向,使得组织绩效更加富有成果。
  第六,在现代工业化社会条件下,普通人的智力只是得到了部分发挥。
  (二)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的管理
  
  (三)对"自我实现人"假设的评价
  不足:错误的把人性看成是天生的、自然形成和逐渐成熟的。
  贡献:其理论及相应的管理措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背景下是相当有说服力和先进的,有许多观点值得借鉴。
  四、"复杂人"假设(掌握)
  "复杂人"假设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提出来的。人的需要和潜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及身份、地位的改变有所变化,不能用统一的模式进行统一的嵌套。
  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埃德加·沙因于1965年出版了《组织心理学》,对人性进行了相应的归类,提出"复杂人"假设:
  第一,每个人的需要和能力各不相同,工作动机是复杂多变的,难以进行统一、明确的概述。
  第二,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会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和动机。
  第三,人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部门当中,同样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动机模式。
  第四,一个人能否感到心满意足,是否愿意为组织出力,取决于他本身的动机构造模式、同组织之间的关系、工作的性质、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动机的强弱及与同事之间的相处状态等。
  第五,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相应做出不同的反应。
  (二)基于"复杂人"假设的管理
  1.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来提高管理效率;
  2.采用富有弹性的、灵活多变的领导方式;
  3.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三)对"复杂人"假设的评价
  强调针对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人应灵活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这对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课堂总结
  >>"经济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
  【例题·单选题】在人性假设理论中,( )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在于追求本身的最大利益。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我实现人"假设
  D."复杂人"假设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经济人"的观点把人看做是"经济人",认为人的行为在于追求本身的最大利益,工作的主要动机就是获得经济报酬。
  【例题·多选题】"经济人"假设认为,应该采取的管理措施有( )。
  A.采用任务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
  B.管理工作要"以人为中心"
  C.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工人无关
  D.主张"参与管理"的管理方式
  E.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
   『正确答案』ACE
『答案解析』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有:采用任务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工人无关;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选项BD属于"社会人"假设的观点。
  【例题·单选题】提出"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的是( )。
  A.亚当·斯密
  B.梅奥
  C.马斯洛
  D.沙因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梅奥在长达9年的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例题·多选题】下列观点中,属于Y理论的有( )。
  A.多数人都胸无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
  B.厌恶工作不是普通人的本性
  C.多数人天生就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D.外部的控制及惩罚带来的威胁不是促使人们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
  E.一般人在适当的条件下,会乐于追求责任
   『正确答案』BDE
『答案解析』选项AC属于X理论的观点。要注意区分X理论和Y理论的观点。
第二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解释


点击进入查看本科目历年真题及答案


课程导航
加入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考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