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aoti - 为您精心整理的免费考资集中营!

爱考题软件下载学习站

自考00157管理会计一》串讲冲刺课程讲义【笔记】

完整版:进入查看
课程详情
所有年份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qvE-UICVYN7uMxkOfaC2g

 

课程名字:自考00157《管理会计一》串讲冲刺课程讲义【笔记】
依据教材版本:
教材名称:管理会计(一)
教材主编:余恕莲
出 版 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版  次:2009年版
课程目录:
第一章 管理会计概论 2
重点、难点分析 2
考点一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3
考点二  管理会计的内容和基本特点 3
考点三  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和信息质量 4
考点四   现代企业环境和当代管理会计发展 5
第二章 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法 5
重点、难点分析 6
考点一:成本性态分析 6
考点二:混合成本分解和成本预测 7
考点四:两种成本计算法下的损益表 8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11
学习要求 11
重点、难点分析 11
考点一 :本量利关系概述 11
考点二 : 本量利分析 12
考点三: 本量利与相关因素变动分析 16
考点四 : 本量利分析的应用 17
第四章 经营决策分析 18
学习要求 18
重点、难点分析 18
考点一 : 决策分析概述 19
考点二 :经营决策分析中的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概念 20
考点三  :经营决策分析方法 22
考点四:  生产决策分析 22
第五章 经营与定价决策 24
重点、难点分析 24
考点一 : 定价目标及影响价格的因素(P124-126) 24
考点二 :以市场为导向的定价策略 25
考点三: 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决策 26
考点四 : 其他定价策略 28
第六章 长期投资决策分析 30
学习要求 30
重点、难点分析 30
考点一: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的基本因素 30
考点二:长期投资方案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 32
第七章 全面预算 35
学习要求 35
重点、难点分析 36
考点一:全面预算的意义和内容 36
考点二:全面预算的编制 36
考点三:预算编制的其他方法 38
第八章 标准成本与差异分析 39
学习要求 39
重点、难点分析 39
考点一:标准成本系统及其作用 39
考点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40
考点三:成本差异分析 40
考点四:成本差异处理和标准成本下的成本账务处理 42
第九章 责任会计与业绩评价 42
学习要求 42
重点、难点分析 42
考点一:企业环境与分权管理 42
考点二:责任中心与责任会计 43
考点四:企业内部转让价格的制定 45
第十章 现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 46
重点、难点分析 46
考点一、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 46
考点二、目标成本计算与管理 46
考点三、适时生产系统 47
考点四、质量成本和质量管理 47
考点五、综合记分卡 48


第一章 管理会计概论
重点、难点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管理会计的内容与基本特点、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和信息质量特征、现代管理会计发展。企业会计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主要服务于企业外部的有关利害关系者,而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的管理者服务。
考点一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一)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向企业外部的有关利益集团或个人提供他们据以决策的会计信息。财务会计应该遵循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和全面的计量、确认、记录与汇总,定期编制财务报告,为企业外部有关利益团体提供其据以决策的有关信息,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管理会计及其演进
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另一分支,服务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职能的实施,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并参与管理活动。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分类、加工整理、分析报告和信息传递等,为企业的决策规划、计划预算、评价与控制等方面提供信息。
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的历史较短,它萌芽于20世纪初,在20世纪50年代传统管理会计的体系及内容基本形成,并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80年代以来又有了许多创新。其形成和发展是同现代企业的内外环境及与之相应的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相联系的。
考点二  管理会计的内容和基本特点
考生需重点掌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管理会计的基本特点。
(一)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1.决策与规划会计
决策分析可以区分为短期决策和长期决策分析。短期决策分析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成本与产量问题;其二是成本与收入问题;其三为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长期投资决策是建立在货币时间价值的基础上的。货币时间价值是资本机会成本的体现。是资本对时间的增量,其数值确定与资本的边际成本或边际收入是联系在一起的。
规划会计通过编制计划和预算将决策确定的目标和行动具体化,预算包括生产经营总预算和项目预算。
2.执行与控制会计
执行和控制是保证计划所确定的目标得以实现的实施过程。主要通过计划执行结果与预算的比较,评价执行者的工作成绩,通过差异分析获得反馈信息,以便采取措施,达到控制的目的。
(二)管理会计的特点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比较,是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两者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主要方面     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信息使用者
 外部使用者:股东、债权人、监管机构、公
众等 内部使用者:企业各级管理者

信息的时间属性 历史性 现实性、预测性
会计报告的类型
 一般目的的财务报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 特定决策分析报告、业绩评价评价报告、控制报告等
会计报告的内容
 反映企业整体的总括性情况
 反映企业内部机构、部门等详细情况,与决策、评价及控制相关
会计报告的编报频率 对外财务报表:年度、半年度、季度 内部报告:根据需要适时提供
约束性 应该符合会计准则     不受会计准则约束
验证程序 公认会计师审计 无需外部审计
管理的主要特点有:
1.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
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这个基本目标适合于任何条件下的商品和市场经济。
2.方法灵活多样性
管理会计通常在财务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处理,突破了财务会计的传统模式,吸收和借鉴了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和现代数学的一些理论与方法,其特征主要是分析性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面向未来的时间特征
管理会计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面对未来是以未来的事件为决策对象。管理会计信息是面向未来主要是现时和未来的估计信息,计量属性上表现为预测价值,如重置价值、贴现值等。
4.会计信息不受会计准则约束
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所提供信息根据经营管理和决策控制的需要,不受会计准则的约束,其方法和程序具有很大自由度和弹性。
5.重视人的行为问题
管理会计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要特别重视评价和控制的指标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管理会计进行计划和预算时要考虑有关指标对各级管理和执行者行为的引导,能否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调动内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执行和控制过程中,管理会计关注执行者的行为结果,以便取得反馈信息,修正计划指标,影响有关方面的行为方向。
考点三  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和信息质量
(一)企业目标和管理职能
1.企业的目标
以盈利为导向,以酬报其投资者并保证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2.企业管理职能
企业的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决策、计划预算、组织实施和评价控制四个方面。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1.为决策提供客观可靠信息
2.制定计划编制预算
3.实施经营计划,评价业绩实施控制
4.成本确定和成本计算
(三)管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准确性
准确性也称为可靠性,是指所提供信息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可靠的,不可靠的信息不仅对管理没有用处,甚至会误导决策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可靠的信息并非要求信息绝对精确,而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管理会计应尽可能提供正确可靠的信息。
2.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必须与决策有关系,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会导致决策的差别。准确性与相关性有时是矛盾的,对于管理会计而言,信息的相关性价往往会优先于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也称为易懂性,如果提供的信息不为使用者所理解,那么其作用就会降低,甚至不为决策者所用。因此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以使用者容易理解为准则,以使用者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及表达方式提供。
4.及时性
及时性是指管理会计适时、快速地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但及时性和准确性往往难以两全其美,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害得失,在及时性和准确性之间进行折衷,以满足决策者的需要。
5.成本和效益原则
管理会计在提供信息时要受成本和效益原则的约束,提供和使用信息的成本应小于使用信息所产生的效益。管理会计应以成本和效益原则为约束,权衡方法的详略、程序的简繁及数据的精确和粗略等。
考点四   现代企业环境和当代管理会计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设计;
(二)代理人理论;
(三)价值链分析、作业管理和作业成本计算;
(四)目标成本计算和价值分析;
(五)质量成本与全面质量管理;
(六)适时生产(存货)系统;
(七)综合记分卡。

第二章 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法
学习要求
本章阐述管理会计的成本性态分析方法,以及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区别。学习本章,要求深刻理解成本按性态的分类,重点掌握总成本的函数模型及利用其进行成本预测;了解常用的混合成本分解方法,并重点掌握其中的高低点法;理解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含义以及两种成本计算法的区别;熟练掌握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损益表的编制;理解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对营业利润计算的影响,以及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重点、难点分析
本章重点内容是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两种成本计算方法损益表的编制及其对利润计算的影响。
考点一:成本性态分析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的变动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将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这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基本特征。这种分类贯穿于管理会计始终,是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预算编制等方法的基础。
(一)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当业务量变动时其总额保持不变的成本。固定成本具有两个特点:(1)成本总额不随业务量而变,变现为一固定金额;(2)单位业务量负担的固定成本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动成反比例变动。
固定成本按其支出是否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的影响,又可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与约束性固定成本两类。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受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不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在短期内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二)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变动成本具有两个特点:
(1)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动呈正比例变动;(2)单位业务量的变动成本不受业务量的增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不变。
 变动成本又可进一步分为设计变动成本和酌量性变动成本。
(三)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是指成本总额虽然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但是其变动的幅度并不因业务量的变化保持严格的比例的成本,这类成本同时具有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种特性。最常见的混合成本包括阶梯成本和半变动成本。
阶梯成本的特点是,业务量在一定范围内增长,其发生额固定不变;当业务量增长超过一定限度,其发生额就会跳跃到一个新的水平,然后在业务量增长的一定限额内保持不变。
半变动成本有一个初始量,这类似于固定成本,在这基础上业务量增加,成本也会增加,又类似于变动成本。
 (四)相关范围
对于固定成本来说,相关范围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特定的期间;二是指特定的业务量水平。
对于变动成本,也存在一定的相关范围。超过相关范围,变动成本也不再是变现为完全的线性关系,而是非线性关系。
 (五)总成本的函数模型
在相关范围内,总成本函数可用公式表示为:Y=a+bx。
其中,y代表总成本,x代表业务量,b代表固定成本总额。
考点二:混合成本分解和成本预测
(一)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1.工程成本法
又称作技术测定法,它是由工程技术人员根据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对各种物质消耗逐项进行技术测定,在此基础上来估算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一种方法。
2.账户分析法
账户分析法是指分析人员根据各有关成本明细账的发生额,结合其与业务量的依存关系,对每项成本的具体内容进行直接分析,使其分别归入固定成本或变动成本的一种方法。
3.合同确认法
合同确认法是根据企业与供应单位所订立的经济合同中的费用支付规定和收费 标准,分别确认哪些费用属于固定成本,哪些费用属于变动成本的方法。
4.历史成本分析法
历史成本分析法是根据混合成本在过去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与业务量的历史资料,采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对其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分解出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定量分析法。
(1)高低点法
根据历史资料中业务量最高和最低期的成本数据,来分解成本的方法,叫高低点法。
由于混合成本兼有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种因素,因而其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Y=a+bX
其中,Y代表一定期间某项混合成本总额;
X 代表业务量;
a代表混合成本中的固定部分;
b代表混合成本中的单位变动部分;

计算顺序:先算b,再求a = y高-bx高 或 a = y低-bx低
用高低点法来分解成本十分简单,但由于选用的资料有限,因而计算的结果不是很准确。
(2)散布图法
根据若干时期业务量和成本的历史资料,绘制各时期成本点的散布图,再按目测所得的成本变动趋势画一直线,便可确定成本的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这种方法称为散布图法。
用散布图法来分解成本,比较直接、方便,也易于理解,但由于目测会因人而异,所以很难做到十分准确。
(3)最小平方法
根据若干历史时期业务量和成本的历史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算出最能代表产量与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并据此确定成本的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的方法,又叫回归直线法。
   考点三: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
(一)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属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完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不仅把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计入产品成本,而且把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都吸收到产品成本中去,同时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因而又称为"吸收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广泛用于对外报告的财务会计。根据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企业采用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存货计价;(2)评估盈利能力;(3)定价决策。
(二)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全部作为期间费用列入当期损益表,从当期的收入中扣除。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主要不同之处就是将固定制造费用列作期间费用,由当期的销售收入全部负担。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是:产品成本与其生产量密切相关,在生产工艺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以及成本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产品成本总额应当与完工的产品数量成正比例变动,因此,只有变动生产成本才构成产品成本。
(三)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区别
1.成本划分的标准、类别及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完全成本法按照成本的经济用途把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变动成本法按照成本性态把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2.存货计价及成本流程不同
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是按照变动生产成本计价的,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下期末的产成品和在产品都是按照全部成本计价的,既包括变动成本,也包括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所以,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的存货计价。
变动成本法将全部固定制造费用作为从当期销售收入中扣除的已耗费成本,而完全成本法则将固定制造费用作为为耗成本保留在存货成本中,并在以后销售时作为销售成本的一部分从销售收入中扣除。
此外,两种方法的区别还体现在:(1)利润计算公式不同;(2)计算出来的净利润有可能不同。关于这两个方面的区别,将在下面分别展开阐述。


点击进入查看本科目历年真题及答案


课程导航
加入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考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