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讲义
课程名字:自考00183《消费经济学》基础精讲课程讲义【笔记】
依据教材版本:
教材名称:消费经济学
教材主编:伊志宏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版 次:2000年
课程目录:
第一章 绪论 5
第一节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6
一、宏观消费问题 6
二、微观消费问题 7
三、微观消费与宏观消费的关系 7
第二节 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 8
一、古典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8
二、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前的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9
三、消费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地位 10
四、马克思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分析 11
第三节 消费者及其行为 11
一、消费经济学所研究的消费者行为 11
二、消费者行为特征 12
第二章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 13
第一节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及其预算约束 14
一、消费的概念 14
二、预算约束 14
三、预算约束的变动 16
第二节 收入与消费 17
一、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 17
二、需求的收入弹性 18
三、预期收入 22
第三节 价格与消费 22
一、需求曲线 22
二、低档商品的需求曲线 25
三、替代品与互补品 25
四、需求的价格弹性 27
第四节 效用与满足程度 32
一、边际效用递减 32
二、消费者剩余 35
第五节 影响消费决策的其他因素 36
一、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决策 36
二、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37
三、市场发育程度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42
第三章 消费者的储蓄决策 45
第一节 预算约束与储蓄 45
一、两阶段的预算约束 45
第二节 储蓄的其他动机 48
一、生命周期储蓄 48
二、遗产动机及其对储蓄的影响。 51
三、谨慎动机及其对储蓄的影响 51
四、目标储蓄及其影响 52
第三节 影响储蓄的其他因素 52
一、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影响储蓄 52
二、资本市场如何影响储蓄 53
三、消费观念对储蓄的影响 55
第四节 高储蓄的原因 55
一、收入水平的提高 55
二、实际正利率的影响 55
三、风险预期增加的影响 56
四、东亚文化背景的影响 57
第四章 消费者的投资决策 58
第一节 消费者的投资决策及其主要类型和方式 58
一、消费者投资的主要类型 58
二、消费者投资的主要方式 59
第二节 投资收益 63
一、收益方式 63
二、货币的时间价值 64
第三节 投资风险 68
一、风险类型 68
二、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 69
三、风险--收益替换关系 69
第四节 流动性与税赋 69
一、流动性 69
二、税赋与收益 70
第五节 投资策略 71
一、有效市场理论 71
二、投资策略 71
第五章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决策 72
第一节 劳动供给决策 72
一、消费者的收入与闲暇之间的选择。 72
二、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财富增加 74
三、工资增加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75
四、劳动供给曲线 77
第二节 劳动供给决策的扩展 78
一、家庭生产、时间配置和个人劳动供给 78
二、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 81
三、劳动力的参与 81
第三节 人力资本与教育 82
一、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 83
二、教育对消费的影响 83
三、教育造成的工资差距 84
四、学历竞争 84
第四节 家庭规模决策与劳动供给 85
一、工资和家庭规模 85
二、家庭规模决策与长期劳动供给 86
第六章 消费信贷 86
第一节 消费信贷及其主要种类 86
一、消费信贷 86
二、消费信贷的主要种类 87
第二节 消费信贷的作用 88
一、发展消费信贷对个人产生消费的影响 88
二、发展消费信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88
三、发展消费信贷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89
第三节 消费信贷的风险与收益分析 90
一、消费信贷的风险 90
二、消费信贷的收益 91
三、个人信用制度 91
四、消费信贷的担保与保险制度 92
第四节 消费信贷在中国的发展 92
一、中国消费信贷业务的现状和发展 92
二、制约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因素分析 93
第七章 消费函数 93
概 述 93
第一节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94
一、主要内容 94
二、凯恩斯消费函数中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95
三、长期消费倾向的变化 96
第二节 相对收入假定消费函数 97
一、相对收入假定的含义 97
二、相对收入假定消费函数的主要内容 97
第三节 持久收入假定 97
一、持久收入假定的含义 97
二、持久收入假定的要点 98
第四节 生命周期理论 98
一、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98
二、生命周期理论的运用 99
第五节 对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的简单评价 100
第八章 消费需求 100
第一节 社会总需求的构成 101
一、社会总需求的构成 101
二、消费需求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 101
三、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相互影响 102
第二节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 104
一、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104
二、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 104
三、消费需求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105
第三节 消费模式的选择 106
一、三种不同的消费模式 106
二、现阶段中国消费模式的选择 106
第九章 消费需求与宏观经济政策 107
第一节 消费政策的含义及内容 107
一、消费政策的含义及内容 108
二、消费政策实现的手段 109
第二节 经济周期与宏观消费政策 111
一、经济繁荣时期的消费政策 111
二、经济衰退时期的消费政策 113
第三节 开放经济中的消费政策 113
一、消费政策的目标 114
二、发达国家消费政策的重点 114
三、发展中国家消费政策的重点: 114
四、我国现阶段兼顾长、短期经济增长目标的消费政策 114
第十章 消费结构 115
第一节 消费结构的含义 115
一、消费结构与消费支出结构 115
二、消费支出统计分类 117
第二节 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 118
一、微观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 118
二、宏观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 119
第三节 消费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120
一、恩格尔定律 120
二、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比重变化 121
三、服务支出比重变化 121
四、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121
第四节 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 121
一、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122
二、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一般关系 122
三、消费结构与主导产业选择 123
四、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及消费结构的影响 123
第十一章 消费方式 124
第一节 消费方式的含义及其变化趋势 124
一、消费方式的含义 124
二、消费方式的变化趋势 125
第二节 消费服务社会化的含义及其意义 129
一、消费服务社会化的含义 129
二、消费服务社会化的意义 129
三、缩短家务劳动时间,增加闲暇时间的意义 130
四、提高消费服务社会化程度所需要的条件 132
第十二章 消费者保护 133
第一节 消费者权益的内涵 133
一、消费者权益的内涵 134
二、制约消费者权益的因素 136
三、消费者权益受损的主要表现 138
第二节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138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必要性 138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 139
三、消费者运动 141
四、消费者运动发展的产物--消费者组织 141
第一章 绪论
经济学这门学课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经济学,一类是应用经济学,其中理论经济学又可以分为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我们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代表的是广大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西方经济学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应用经济学就是把基本的原理、基本的知识应用的具体的部门、领域。消费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所研究的是作为宏观变量的消费需求,消费结构与其它经济变量的关系以及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影响这些实际的问题。
第一节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消费经济学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得到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步成熟。随着消费在社会经济运行中所处地位的不断提高,消费经济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经济学按照考察对象和分析立足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企业、单个行业、单个市场或单个消费者的经济活动。又叫个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个总量及其变化;又叫总量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逐渐分化为两个方向。其一,是从微观角度中研究消费者行为,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消费者动机、消费心理、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为厂商的产品销售服务。其二,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考察社会的消费活动、总消费支出的增减、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等。采用总量分析的实证方法,非常注重数量分析,目的是通过对宏观消费的研究,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从而缓和经济波动。
一、宏观消费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买方市场,需求成为制约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人们开始意识到消费在宏观经济运用的重要性。消费也就成为了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变量。
1.消费需求对社会AD和经济增长的影响。(AD表示社会总需求)
什么是社会总需求?总需求就是所有需求的总和,在一个开放的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通常是由四部分构成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
消费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它三种和数的不变情况下,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总需求的变化。投资需求也是会直接影响到总需求的变化。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并不独立影响社会总需求,两者还会相互影响,使得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引起总需求较大的变动。
研究消费需求与总需求的关系,目的是从总量把握消费需求,以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总需求与总供给是否平衡,决定着国民经济能否均衡发展。无论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还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都证明市场的自发调节不能够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平衡。因此,政府必须对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进行必要的监控。同时,政府在制定任何经济政策时,也必须考虑到它对消费需求,乃至社会总需求的影响。
2.消费结构问题
消费作为一个宏观变量,对总体经济的影响不仅仅与总量相关,还与结构密切相关。宏观消费结构对总体经济发展最明显的影响作用在于它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复杂的制约关系。
(1)产业结构决定消费结构;
(2)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也有制约作用。消费结构是否合理会影响到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及至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合理的消费结构既要反映经济水平的提高所带动的消费水平提高,又要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演变和经济的长期增长。
二、微观消费问题
微观消费问题是从微观消费主体的角度来分析消费问题的。例如: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消费信贷等问题。消费决策问题是指单个消费者或家庭会如何分配他们收入;储蓄决策、投资决策和劳动供给决策是指他们有关储蓄多少,如何将储蓄用于投资以及工作多长时间的决策。
1.消费决策
2.储蓄决策
3.投资决策
4.劳动供给决策
三、微观消费与宏观消费的关系
微观消费问题和宏观消费问题都是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但两者之间并不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首先,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由于总量消费是成千上万个微观消费主体选择的结果,所以消费经济学对宏观消费问题的分析必然要以微观消费问题,即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及投资决策等方面的研究为基础。
其次,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消费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它要研究作为宏观经济变量的消费需求、结构、与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及其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影响等实际经济问题。对微观消费问题进行研究,最终还是为了解决宏观消费问题。
只有正确把握微观消费问题和宏观消费问题之间的关系,才有助于全面把握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
消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功能,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所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的内容、消费的方式、消费的结构以及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都在发生变化。
一、古典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一)英国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在他生活的时代,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建立和迅速发展阶段。为了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积累被提到首要地位。
1.威廉·配第对消费问题有两种观点:
(1)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他认为税赋是实现这一主张的有力手段,通过对那些不利于生产的消费支出进行征税,可以达到节制消费、增加积累的目的;
(2)消费品丰裕会使人们消费过多,而消费过多则会使人们变得懒惰。他主张对过剩的产品加征税赋,以节制过多的消费。配第的思想被古典经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力继承下来。他们仍然认为消费,特别是奢侈性消费是非生产性的,不利于国民财富的增加。因此需要通过赋税加以节制。
2.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人们有两种欲望:一是"现在享乐的欲望。这种欲望的热烈,简直难于抑制"。另一是"改良自身状况的愿望。这愿望虽然是冷静的、沉着的,但我们从胎旦出来一直到死,从没一刻放弃过这愿望"。在亚当·斯密看来,就一个人而言,这两种欲望往往是相互冲突的:前一种欲望占上风,就有奢侈性消费;后一种欲望占上风,就会节制消费,促使人们节俭。但这两种心理状态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通常总是节俭占上风。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社会能够进步,国民财富能够增长。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对消费的认识,反映了产业资本家积累资本的客观需要。
(二)法国
1.法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几乎与英国是同时的,但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后期的法国,封建的生产关系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因此,法国古典经济学家,对消费问题的认识就有着不同于英国古典学家的特点。法国古典经济学主要代表人有魁奈和西斯蒙第。
(1)魁奈是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把消费品区分为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他认为:
①农业提供的生活必需品,而工业中的有些工场则生产奢侈品。由于必需品的消费会增加财富和收入的,而奢侈品的消费不利于财富和收入的增加。所以他主张减少奢侈品的生产和消费,保护农业,以保证必需品的供应。
②针对当时法国农业衰败,农民生活贫困的情况,只有让农民富裕起来,让他们消费更多的产品,才能促进社会的繁荣。
(2)西斯蒙第作为法国小资产阶级的代表,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危机有所认识,对消费的认识变化有所发展。在他看来,生产的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消费决定和创造着生产。所以,生产者必须面向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必须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和收入状况。从消费决定生产这一前提出发,西斯蒙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尖锐矛盾,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经济危机,并用消费不足来说明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为了延缓、减轻危机、他主张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关心消费者的利益和过问消费方面的事务。西斯蒙第对消费的认识, 无疑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济危机已经显现,小生产者出现两极分化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虽然他认识到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地位,并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过剩危机的必然性,但他站在小资产阶段的立场上来解释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消除危机的方法,则暴露了其理论的缺陷。
二、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前的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19世纪中期以后,庸俗经济学代替了古典经济学,对消费的研究较以前也有所重视。庸俗经济学家从各种角度对消费问题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为当代消费经济学奠定了基础,并对以后消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庞巴维克的"边际效用价值论"、马歇尔的"需求理论"及凡勃仑的"社会阶层消费学说"。19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西斯蒙第观点的基础上,试图论证社会消费的不断增长,是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销售危机的存在,但却错误的认为,只有贵族和僧侣阶级不从事生产却一味地消费,因而能有效地缓解社会商品销售的危机和剩余产品的实现问题。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消费问题的研究在马歇尔的经济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歇尔的代表作《经济学原理》,在《经济学原理》中马歇尔认为:经济学既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研究人的欲望和满足欲望的程度和方式。马歇尔继承了前人的观点,把需求看成是人们主观欲望所决定的一种心理状态。他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他的消费学说--需求理论。它包括欲望饱和理论、需求规律、需求的价格弹性、消费习惯的作用和消费者剩余等。
此外,马歇尔还对社会消费发展的长期趋势做了分析。通过研究,他认为社会消费水平会随技术进步而提高,因为技术发展提供了比较充裕的廉价消费品。他还意识到消费信贷制度的发展以及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对闲暇的重视都可能对消费支出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三、消费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地位
面对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马歇尔的经济学说已无法进行解释,凯恩斯经济学应运而生。根据资本主义经济的现实,凯恩斯指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发的调节不能够达到充分就业均衡,而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
在凯恩斯经济学说中,有效需求理论是其整个理论的基础。可以说,对消费问题的研究,在凯恩斯经济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人们心理因素的作用,如人们的消费支出并不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同比例地增长;人们所预期的利润率将随着投资的增加而递减;以及人们乐意在手头保持现钱。没有一定的利息率水平就不愿把钱存入银行--这就是所谓的"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偏好"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它提出政府要加强对经济的调节,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人为地刺激需求,以达到消除危机和失业,保持社会的稳定。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在相当程序上承袭了马尔萨斯的消费理论,并用心理因素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他看到了消费在社会经济运行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最早建立了消费函数理论。
在消费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史上,凯恩斯学说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研究方法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凯恩斯首先建立了消费函数理论,对消费函数中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长期消费趋势进行了分析,从研究方法来看,凯恩斯所建立的收入决定理论体系,采用的是短期的、静态的分析方法;而当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演变趋势时,又采和了历史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收入决定理论作为一种均衡理论,属于实证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凯恩斯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论述,采用的是实证分析的方法;而对社会长期趋势,包括长期消费、消费趋势的论述,则较多地运用了规范方法。对消费的研究,兼用了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两者相互补充,这对以后的消费经济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马克思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分析
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了古典学派的消费思想的基础上,科学地论述了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消费所处的地位及其生产的关系。马克思把经济看到是由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要素所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从再生产过程分析,这些要素是先后有序的一个个链环,首先是生产、然后是分配,再经过交换,最后进入消费,结束了一个经济过程后,又进入下一个经济过程。在社会中,人是主体,要使社会能够存在和发展,就要使社会的主体--一定经济关系下的人能够维持生命、成长和繁殖,这就需要消费。要消费首先要创造可供人们消费对象的产品,这就需要有生产。通过生产,人创造出能够满足社会消费需要,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人们在消费这些产品前,还必须确定这些产品归谁所有,确定人们占有社会产品的份额。这就是分配。分配规定社会成员在社会产品的总量中占有多大的数量。人们只能在这个限度内支配它。但是,这只是生产转入消费的前提。凯恩斯正是由此意识到了需求的重要性,从而建立了以需求为中心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社会再生产就不能良性的运行。
第三节 消费者及其行为
一、消费经济学所研究的消费者行为
1.要研究消费问题,首先要明确消费者的含义。
消费者,是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基本经济单位可以是单个人,也可以是家庭,还可以是一定的团体。由于通常情况下消费活动都是在家庭内部进行的,因此,消费者也就主要指的是个人和家庭。在市场经济学中,消费者另一方面也是要素的供给者,因为消费者在经济供给中扮演多重角色,不仅是商品市场的购买者和消费者,同时也是要素市场的购买者和消费者,消费者同时也是劳动市场的供给者。 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的经济活动,消费者经济学则研究与消费有直接关系的人的经济活动。
作为消费者,他的经济活动的最一般特征是:在获取了可支配的资源以后,通过一系列的选择和决策,最终将这些资源分配在不同的用途上,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
消费者行为包含了三个层次:
(1)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选择;
(2)消费者的资源再分配选择;
(3)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
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选择指的是消费者将其个人可支配收入在消费与储蓄之间进行的分配;。
消费者的资源再分配则是指消费者将其可用于消费的收入在各大类消费项目--食物、衣服、用品、住房、交通、劳务、文化等之间进行分配;
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是指消费者将分配于各大类消费项目的资源用于最终购买时,对具体商品、品牌、规格以及时间、地点和购买文化的选择。
把消费者行为做出这样几个层次的划分,主要是从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分配及使用的角度来考虑的。很显然,消费者行为的第三个层次是营销学所要研究的内容,前两个层次则是研究宏观消费问题时所要涉及的内容。因此,可以概括地说,消费经济学所研究的消费者行为,主要是指消费者将其收入在储蓄,投资及各项消费支出之间进行分配选择的全部活动过程。它包括消费者的储蓄行为、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前两者对后者产生直接影响。
消费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都研究消费者行为,但两者研究的角度、出发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市场营销学是站在生产者的角度来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它关心的是自己的产品能否卖得出去,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地卖出去。市场营销学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使得企业能够通过各种营销努力,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施加影响,来达到影响消费者选择结果的目的。 而消费经济学研究消费者的行为,关心的是消费者的收入在储蓄、投资及各项消费支出之间的分配对宏观经济运行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点击进入查看本科目历年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