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讲义
课程名字:自考00223《中国法制史》基础精讲课程讲义【笔记】
依据教材版本:
教材名称:中国法制史
教材主编:王立民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版 次:2008年
课程目录:
前 言 8
一、主编与作者的变化 8
二、教材体例的重大调整 8
三、基本内容的增减 9
四、对今后命题趋势的基本分析 9
五、学习建议 9
第 一 章 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的法律制度 9
第一节 中国法的起源与夏朝的法律制度 9
一、中国法的起源 9
二、夏朝的法律制度 10
第二节 商朝的法律制度 11
一、法制指导思想 11
二、法制概况 11
三、法制的主要内容 11
四、司法制度 12
第 二 章 西周的法律制度 12
第一节 西周的法制指导思想 12
一、敬天保民、明德慎罚 12
二、礼治思想 13
第二节 西周的法制概况 14
一、主要法制 14
二、法律形式 14
第三节 西周法制的主要内容 14
一、刑事法制 14
二、行政法制 16
三、民事法制 16
第四节 西周的司法制度 17
一、司法机关 17
二、诉讼审判制度 18
三、监狱制度 18
重点/习题 19
第 三 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19
第一节 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 19
一、立法活动 19
二、成文法的公布引起来的争论 20
三、成文法公布的意义 20
第二节 战国时期的变法 21
一、法制指导思想/法家思想 21
二、《法经》 21
三、商鞅变法 22
第 四 章 秦朝的法律制度 23
第一节 秦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23
一、事皆断于法 23
二、法令由一统 23
三、轻罪重刑 23
第二节 秦朝的立法概况 23
一、法制概况 23
二、主要的法律形式 23
第三节 秦朝法制的主要内容 24
一、刑事法制 24
二、民事法制 26
三、行政法制 27
四、经济法制 28
第四节 秦朝的司法制度 28
一、司法机关 28
二、诉讼审判制度 28
第 五 章 汉朝的法律制度 29
第三、四章的重点/习题 29
一、名词解释 29
二、简答 30
三、论述 30
前 言 30
第一节 汉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30
一、黄老"无为而治"思想 30
二、以儒为主,礼法并用 31
第二节 汉朝的立法概况 32
一、主要立法 32
二、主要的法律形式 33
第三节 汉朝法制的主要内容 33
一、刑事法制 33
二、民事法制 35
三、行政法制 37
四、经济法制 38
第四节 汉朝的司法制度 39
一、司法机关 39
二、诉讼审判制度 39
三、春秋决狱与秋冬行刑 40
结 语 41
第五章的重点/习题 42
一、名词解释 42
二、简答 42
三、论述 42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 42
导 言: 42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43
一、三国时期 43
二、两晋时期 44
三、南北朝时期 44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立法概况 44
一、主要立法 44
二、法律形式的变化 45
三、律学的发展 46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制的主要内容 46
一、刑事法制 46
二、民事法制 48
三、行政法制 49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司法制度 50
一、司法机关的演变 50
二、诉讼审判制度的发展 50
重点与习题 51
一、名词解释 51
二、简答 51
第 七 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 51
第一节 隋朝的法律制度 51
一、立法概况 52
二、隋律的体例与内容(这里的律指《开皇律》) 52
第二节 唐初的法制指导思想 52
一、礼法并用治国的思想 53
二、法律内容要统一、简约和稳定的思想 53
三、慎重行罚的思想 53
第三节 唐朝的立法概况 54
一、主要的法律形式 54
二、唐律的制定 55
三、唐律的特点 56
四、唐律的影响 57
第四节 唐律的主要内容 57
一、《名例律》总述 57
二、其他十一律概述 60
第五节 唐朝的司法制度 61
一、司法机构 61
二、诉讼制度 62
三、审判制度 62
四、司法官的责任 63
第八章 五代十国与宋朝的法律制度 64
第一节 五代十国的法律制度 64
一、立法概况 65
二、法制内容的演变 65
三、司法制度 66
第二节 宋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66
一、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 66
二、崇文抑武,儒道兼用 67
三、强调慎法,法贵力行 67
四、义利并用,通商惠工 67
第三节 宋朝的立法概况 67
一、主要法律形式及立法 68
三、法学成就 69
第四节 宋朝法制的主要内容 69
一、刑事法制 69
二、民商事法制 70
三、行政法制 72
第五节 宋朝的司法制度 73
一、司法机关 73
二、诉讼审判制度 74
第九章 辽、西夏、金和元朝的法律制度 74
第一节 辽、西夏、金的法律制度 74
一、辽的法律制度 75
二、西夏的法律制度 76
三、金的法律制度 76
第二节 元朝的立法概况 77
一、法制指导思想 77
二、立法概况 77
第三节 元朝法制的主要内容 78
一、刑事法制 78
二、民事法制 79
第四节 元朝的司法制度 80
一、司法机关 80
二、诉讼审判制度的变化 80
第十章 明朝的法律制度 81
第一节 明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81
一、重典治国 82
二、明刑弼教 82
三、法贵简严 83
第二节 明朝的立法概况 83
一、《大明律》 83
二、《大明令》 83
三、《大诰》与"教民榜文" 83
四、"条例" 84
五、《大明会典》 84
第三节 明朝法制的主要内容 84
一、刑事法制 84
二、民事法制 85
三、行政法制 86
四、经济法制 87
第四节 明朝的司法制度 87
一、司法机关 87
二、诉讼审判制度 88
第十一章 清朝中前期的法律制度 89
第一节 清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89
一、"详译明律,参以国制" 89
二、崇儒术、重礼教 90
三、维护旗人特权 90
第二节 清朝的立法概况 90
一、律 90
二、会典 91
三、例 91
四、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立法 91
第三节 清朝法制的主要内容 91
一、刑事法制 92
二、民事法制 93
三、行政法制 93
四、经济法制 94
第四节 清朝的司法制度 95
一、司法机关 95
二、诉讼审判制度 95
第十、十一章的复习重点与习题 97
一、名词解释 97
二、简答 97
三、论述 97
第十二章 太平天国的法律制度 98
第一节 太平天国的法制指导思想 98
一、平等、民主思想 98
二、宗教思想 98
三、封建思想 99
四、偏激思想 99
第二节 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99
一、《天朝田亩制度》 99
二、《资政新篇》 101
第三节 太平天国法制的主要内容 101
一、刑事法制 102
二、婚姻家庭法制 103
第四节 太平天国的司法制度 103
一、诉讼审判制度 103
二、诉讼审判制度的特点 104
第十三章 晚清的法律制度 104
第一节 晚清的预备立宪 104
一、预备立宪的背景 105
二、预备立宪的主要活动 106
第二节 晚清的修律活动 109
一、修律的指导思想 110
二、修律的主要内容 110
三、修律的影响 113
第三节 晚清的司法制度 113
一、外国在华的领事裁判制度 114
二、近代司法组织体系的建立 115
三、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116
第十二、十三章的复习重点与习题 116
一、名词解释 116
二、简答 117
三、论述 117
第十四章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制度 117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制宪活动 117
一、立法指导思想 118
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19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20
第二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法令 122
一、保护私人财产 122
二、振兴实业发展资本主义 122
三、发展文化教育 123
四、改革旧俗、保障民权 123
五、整饬吏治,严格铨选 123
六、制定财政法规,建立金融制度 124
七、其他行政军事法规 124
第三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制度 123
一、司法机关的变革 124
二、保障司法独立的措施 124
三、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124
第十五章 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 125
第一节 北洋政府的立法指导思想 125
一、隆礼 126
二、重刑 126
第二节 北洋政府的制宪活动 127
一、《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127
二、《中华民国约法》 127
三、《中华民国宪法》 128
第三节 北洋政府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129
一、行政法 129
二、刑法 131
三、民商法 132
四、特点 132
第四节 北洋政府的司法制度 133
一、司法机关 133
二、司法制度的特点 133
第十四、十五章的复习重点与习题 134
一、名词解释 134
二、简答 135
三、论述 135
第十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 135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概况 135
一、立法体制与指导思想 135
二、立法阶段 136
三、法律体系 137
四、立法特点 137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宪法与行政法 138
一、宪法 138
二、行政法 140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法与刑法 141
一、民法 142
二、刑法 143
第四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司法制度 144
一、司法机关 144
二、诉讼审判制度 145
第十七章 革命根据地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 146
第一节 人民民主政权的宪法性文件 145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46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施政纲领》 147
三、《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148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148
五、《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149
第二节 人民民主政权的民商事法制 149
一、土地立法 149
二、债权立法 151
三、婚姻家庭与继承立法 151
第三节 人民民主政权的刑事法制与劳动法 152
一、刑事法制 153
二、劳动法 155
第四节 人民民主政权的司法制度 155
一、司法体制 155
二、司法机关 156
三、诉讼与审判制度 157
四、解放区司法原则的确立 159
第十六、十七章的复习重点与习题 159
一、名词解释 159
二、简答 159
三、论述 160
前 言
一、主编与作者的变化
《中国法制史》这门课2004年版有两个主编,段秋关老师和王立民老师,当时王立民老师是第二主编,2008年版只有一个主编,就是王立民老师,主编的思路不同,对整个课程的篇章结构和体例的安排都有自己的想法。
二、教材体例的重大调整
以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为例。08年版《中国法制史》编写顺序是夏朝、商朝、西周,一个朝代接着一个朝代讲,这是一种纵向安排;04年版《中国法制史》把夏、商、周统称为上古时期的法制,讲法制指导思想时,先讲夏朝、商朝、西周各是什么样的,然后又按照夏、商、周的顺序讲律法概况,这是一种横向安排。原来的体例要比现在的体例难度大。这个调整是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备考的。
三、基本内容的增减
从页码来看,08年版的教材比04年版的教材增加了100页左右,意味着知识点的增多,考点的增多,同时也增加了备考的难度;另外,04年版的教材讲唐朝的法律制度非常详细,刑事、民事、行政法制都要讲。因为唐朝的法制代表中国古代最高的法制水平,也是中华法系的巅峰的体现,所以写唐朝部分比较多,并且唐朝也是每年所占分值比例最大的一个朝代,但08年版的教材对唐朝的法律制度进行了减少,减少是为了突出唐律,唐律是中国古代最成功的,对世界、对周边国家、对后世影响也是最大的一个法律文本。中国古代的法律是以刑法为主,在讲唐律时也是主要以刑法为主,民法内容、行政法内容都稍微涉及一下。在04年版的教材里对唐律的民法内容、行政法内容都讲得比较详细,这就可以看出08年版教材内容的增减是非常明显的。
四、对今后命题趋势的基本分析(以2004年以来的试题为例,侧重题型分析)
2004年以来的九套试题题目中有很多答案在08年版新大纲中是找不到的,过去的考试当中涉及到的一些知识点,根据新大纲和教材,将来是不会考的,但是考试有一个规律,就是对已减去的不会再考,但是新增必考。10月份是教材更换以后第一次考试,对大家来说还摸不清出题的思路、命题的整体设计、分值的分布,但我们有两个判断:重者恒重(70%-85%的分数),新增内容(20%-30%的分数),今后命题趋势一定会有所变化,但变化也不会大太。
五、学习建议
注重自学,寻找规律,记忆重点古语、生僻字,遇到具体制度时多思考。
第 一 章 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 中国法的起源与夏朝的法律制度
根据目前历史的研究,夏、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两个朝代,夏朝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持续到公元前16世纪,最后一个王叫桀;商朝大约从公元前16世纪持续到公元前11世纪,最后一个王叫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法律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雏形和起点,中国的中华法系是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夏朝法律制度是中华法系的起点和雏形。
一、中国法的起源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法律经历了从原始禁忌、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这样一个过程。法律的产生早于国家,在国家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原始禁忌和习惯,国家产生之后,用其强制力对这些原始禁忌和习惯进行了确认,才上升为法律。所以,对中国法律起源的探讨不能从夏朝开始,因为在夏朝之前中国就已经存在法律了。中国的先民主要居住在黃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两个区域东临大海、北是草原、西是戈壁、西南是高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里,自然条件却非常优越、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生产,这就决定了法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行为规则、制裁方法。
(一)礼化为法
礼是中国先民生活中最重要的规则之一。礼,原来是祭祀时盛玉的器具,后来祭祀时用的酒也称之为礼,再往后祭祀之事统称为礼,这一解释获得普遍认可。祭祀是古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祭祀活动有一整套严格的规矩,这些规矩具有强制性,被普遍遵守。慢慢的就具备了法的性质。礼--等级之法。
(二)刑起于兵(考试中出现很多次,04年考的是名词解释,06年考的是单选题。)
在古代,因为生产力非常落后,我们的祖先自己劳动生产的食物不能自给自足。在这一时期,水和食物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氏族社会晚期,为了争夺土地、水源,获取更好的生活条件,氏族之间的战争不断。为了使被征服者及战俘就范,胜利者往往会运用与战争属同一性质的暴力手段,这便是刑。后来,对于氏族内部的矛盾往往也运用刑杀的手段来解决。故圣人因天秩而制五礼,因天讨而作五刑。
(三)中国法律起源的主要特征
1、法律以氏族血缘为纽带
夏朝建立之前,氏族社会分为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孩子只知道母亲是谁,不知道父亲是谁。公元前5、6千年,也就是夏朝建立3、4千年之前,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以父亲作为社会生产和组织生产的核心。氏族之间联合起来就是部落,部落里面要有规则,以氏族血缘为纽带。
2、法律内容上以刑事法制为主
中国法起源时以刑法为主,有三个原因,一个是惩罚和制裁是法的本质内涵;又由于家国一体的国家制度,使得维护君主的专制统治成为这一社会法律的最主要任务,因而,制裁那些有悖君主专制统治的行为成为法的最主要内容;再由于以氏族血缘纽带建立起来的早期中国社会,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为其主要的社会经济模式,商品经济难以发达,因此法起源时期的中国法律在内容上即以惩罚犯罪的刑事性法律为其主要内容。
3、法律具有早熟性
没有民法并不代表没有民商事法律行为,这样的一些行为主要集中在礼。祭祀年年都要进行,每个部落都要进行,通过几千年的发展,关于礼的规则是非常完备的。礼主要调整民商事法律行为,国家对这个领域不加干预,并且礼经过几千年,到夏朝建立之前就已经非常成熟了,这种较为成熟的法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中华法系法自君出,法以礼为精神内核,强调维护宗法伦常关系,法律内容偏重刑法,诸法合体,行政兼理司法等特点的形成,均与中国法的起源息息相关。
二、夏朝的法律制度
(一)法制指导思想
奉"天"罚罪,惩罚犯罪是天的旨意。一方面,统治者统治的依据来自于天命。另一方面,打着"天"的旗号实现统治。
《甘誓》被不少学者誉为我国第一部军法。
(二)法制概况
《禹刑》是夏朝法律的总称。以禹命名,一方面是禹的后继者为了纪念大禹;另一方面,也表明该法是继承大禹时期的有关规定制定而成。
(三)法制的主要内容
夏朝的刑罚根据由轻至重依次为:墨刑、劓刑、膑刑、宫刑、大辟五种。墨刑即用刀先在面颊或额头刺字,再涂上墨;劓刑即割鼻子;膑刑即剔去膝盖骨;宫刑即毁坏生殖器;大辟即死刑。这五种刑罚均以残损人自身身体作为行刑的方式,被称为肉刑,非常野蛮和残酷。这五种刑罚通常也被称为"奴录制五刑"。
(四)司法制度
夏朝中央最高司法官为"大理",地方司法官为"士",基层司法官为"蒙士"。夏朝的监狱叫圜土或夏台。
第二节 商朝的法律制度
一、法制指导思想
"奉天罚罪、帝祖(祖先神)合一"。夏商西周都敬畏天,商朝比夏朝有一个发展,夏朝统治者直接跟天发生联系,商朝统治者向子民宣称其和天之间是可以沟通的,能够洞察天的旨意,借助的媒介就是祖先神,所以商的统治者祭祀时就先祭祀祖先神,然后再祭天,这样就把人们对天的畏惧和对祖先神的畏惧结合在了一起。祖先神是在人间天的代表,使商朝统治更加理直气壮。
二、法制概况
汤是商朝的开国之王。《汤刑》是商朝法律的总称。
三、法制的主要内容
(一)刑事法制
1、刑罚
商朝全面继承了夏朝的五刑体系。除了这五刑以外,商还有一些发明:
炮烙:人赤着脚在烤红了的大铁块上走,以判断其是否有罪。
剖心:据说是比干"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窃。'剖比干,观其心。"
醢刑:把人剁成肉酱;
脯刑:晒成肉干。
2、罪名
商朝没有严格的罪名体系。
(二)民事法制
土地王有制。即全国土地名义上归商王一人所有,其他奴隶主贵族只享有使用权。
在继承制度上,这里主要指爵位的继承制度上,起初盛行"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制,且"弟及为主,子继为辅"。也就是说,哥哥死了,由弟弟继承;在没有弟弟的情况下,才由死者的儿子继承;在由弟弟继承时,当弟弟也死了,应由死兄之子再继承。这样的继承制度的设计,很容易引起叔侄之间的斗争,不利于家族或是国家的稳定。
(三)行政法制
"内服"、"外服"制。商王所在的地方称为"内服",由商王直接管辖;"外服"为诸侯王、卿大夫及士的封地,他们在各自的封地内,有一定的自主权。
四、司法制度
(一)司法活动的参与者
司法活动的参与者有商王、贵族和卜者。
由于商朝信神,诸多判决往往也是经过占卜,假托神意进行断罪,因此,卜者也是商朝司法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商朝中央专职的司法机构为"司寇",司寇设有"正"、"史"等审判官,基层司法官称为"士"、"蒙士"等。
(二)诉讼审判制度
在奉天罚罪及帝祖合一法制观的影响下,商朝的审判制度可以概括为"天罚"、"神判"。
(三)监狱制度
商朝的监狱仍有称为"圜土"的,即在地下挖成圆形土牢,或在地上围起圆墙,以防犯人逃跑,故名"圜土"。还有说称为"羑里"的,因为有些土牢是在地下挖窖穴,上面盖上棚,并开有牗,类似今天的天窗,因此叫"牗里"或"羑里"。
第 二 章 西周的法律制度
点击进入查看本科目历年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