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讲义
课程名字:自考《00292市政学》基础精讲课程讲义【笔记】
依据教材版本:
教材主编:孙亚忠
出 版 社:高教
版 次:2010年版
课程目录:
绪 论 2
第一节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
第三节 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第一章 市政主体 13
第一节 城市政党组织 13
第二节 城市政权组织 15
第三节 城市社会组织 20
第四节 市民参政 23
第二章 市政体制 24
第一节 市政体制概述 24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市政体制 26
第三节 中国的市政体制 31
第三章 市政职能 37
第一节 市政职能概述 37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市政职能 41
第三节 中国的市政职能 44
第四节 市政职能过程 47
第四章 城市发展战略 50
第一城市发展战略概述 50
第二节 中国城市发展战略 54
第三节 中国特色城市化战略 57
第五章 城市规划管理 61
第一节 城市规划管理概述 61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内容 65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67
第六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71
第一节 城市基础设施概述 71
第二节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76
第三节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80
第七章 城市公共事业管理 83
第一节 城市公共事业管理概述 83
第二节 城市教育和科技管理 90
第三节 城市文化和体育管理 94
第四节 城市公共卫生管理 96
第八章 城市经济管理 100
第一节 城市公共财政管理 100
第二节 城市市场管理 106
第三节 城市土地管理 113
第九章 城市生态管理 114
第一节 城市生态系统 114
第二节 中国城市环境问题及治理 117
第三节 建设生态城市 119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122
第一节 城市人口管理 122
第二节 城市社区管理 124
第三节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 128
第十一章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134
第一节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概述 134
第二节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体制和手段 137
第三节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 140
第十二章 市政绩效与管理 143
第一节 市政绩效概述 143
第二节 市政绩效管理 144
第三节 市政绩效管理系统 145
绪 论
第一节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一、城市的含义
无论是住在城市还是住在农村的人,似乎都知道什么是城市,因为在地域景观上,高耸而密集的建筑、稠密的人口、集中的工商业活动、活跃的政治与文化生活等这些城市的典型特征是显而易见的。
从城市的起源看,城市是“城”与“市”的统一体,其中“城”是指以一种永久性的高墙围起来、扼守交通要道、具有防卫意义的聚落,简言之,“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永久性建筑物。 “市”指交换的场所。
最早的市的位置在居民点的井旁,故有“市井之地”之称,后来市逐渐被吸引到人口比较集中、又有奴隶主贵族居住的地方,并有固定的位置,此时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方才产生。
因此,城市就是“城”与“市”的结合体,是筑有防御设施的交易场所。
此外,从城市的起源看,“市”与“镇”原本有严格的区别,“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
正因为“城市”与“城”、“市”具有发生学上的密切联系,到了近现代,城、市都成为乡的反义词而作为城市的简称。加上镇的介入,就出现了城市与城镇混用的局面。
但在许多场合,城市与城镇这两个概念是有严格区分的。
最早对城市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是地理学。地理学把城市看做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最重要的改造,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发生联系的总后果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非农产业的聚集地,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集地,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一种永久性大型聚落形态。
统计学把城市看做是与大规模人口及独特的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相联系的聚合体,通常以居住区的范围和居住的人数作为确立城市的主要方法。为了便于进行国家间的对比研究,联合国建议对集中居住的人口达2万以上的地点都以城市对待。
城市社会学认为,城市是占据某一特定地区的人口群体,它拥有一套技术设施和机构、行政管理体系以及有别于其他集团结构的组织形式;城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特殊社区,是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具有共同文化维系力的特殊社会。
城市经济学强调城市经济活动的特征,认为城市是各种经济活动因素在地理上大规模集中的结果,是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相互交织在一起并与域外相互联系的网状系统。
城市政治学认为,城市不仅是市场中心的所在地和有法律规范的地域,更是不同团体确定政治关系的制度化共同体。
上述各种对城市定义的表述,从各个学科或不同角度揭示了城市的内在属性。综合这些表述,结合中国的实际,一般可以把城市定义为:
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政区域。
首先,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其次,城市是绝对多数非农业人口的聚集地。
最后,城市是一个行政区域。
城市与农村相比有以下本质特征:
1.髙度的聚集性
可以说,集聚是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其他各种特征都是由集聚衍生出来的。
2.社会性
首先,城市中聚集的人们不是由血统或宗族关系所组成的,而是构成一定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其次,城市分工和协作的发展导致了城市的社会性。城市是先进生产力的空间聚集,而分工和协作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城市活动的社会性也是城市的深层特征。
3.经济性
城市能够产生整体性的高效益。
首先,聚集为城市产生整体性的高效益创造了前提条件。
其次,社会性也是产生整体高效益的重要因素,社会经济活动的专业化和广泛的协作,有利于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能够做到较少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投入,取得更多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产出。
最后,城市是非农产业的聚集地,基本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较少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众多的熟练工人、雄厚的资金投入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因而较之农村能获得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4.系统性
其系统性集中表现在:
首先,从城市的组合和结构看,城市是一个多维、多变量、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的大系统,其组成既包括自然与人工相结合并以人工为主的复杂系统,又包括以人类社会为主体、以地域空间和各种设施为环境的生态系统。其中,城市作为一个生态大系统,其结构既包括社会结构和人工结构,又包括资源结构和环境结构,甚至还包括外部结构。现代城市只有实现这个大系统内部关系的协调和结构优化,才能实现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优化。
其次,从物质形态上看,城市是由给排水设施、道路交通设施、能源设施、通信设施、教育文化设施、安全设施等各种功能设施组成的一个冥杂的有机体系,它们之间的匹配程度及运行状况,直接决定了整个城市的运行状况。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顺利运转,都建立在上述城市系统顺利运行的基础之上。
再次,从城市的产业结构看,城市主要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等多种产业构成的综合体,如果专业化程度和协作水平高,则城市运行的整体系统性、协调性就强。城市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聚集在有限的空间地域内,必须相互协调、分工协作才能发挥其聚集优势,才能保证城市的顺利发展壮大。
最后,从整体上看,城市的所有社会经济活动与为其服务的城市设施之间必须保持均衡。
总之,现代城市是由众多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它的和谐运转,关键取决于各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配合。
5.开放性
城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的象征,而且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严密细致,社会联系日益广泛,城市对外界的依赖越来越强。因此,开放性已成为城市的一个重点特点。
可以说,开放性是城市具有生命力、吸引力的源泉,也是城市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体现。
唯有开放,城市才能充分发挥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而孤立和封闭,只会导致城市的停滞和衰亡。
城市的开放性应该包括辐射出去和吸引进来两层含义,城市的中心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主要取决于城市辐射面的大小和吸引力的强弱。
6.复杂性
城市的复杂性首先源于城市构成上的异质性。城市构成上的异质性又称为城市的多样性,城市是由多种多样的众多个体构成的,这些城市个体与农村相比,其种族或民族构成、生产和生活方式、风俗与心理构成、语言与交往方式的构成,以及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和政治意识等的构成,都具有很强的异质性。这些具有很强异质性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城市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多样性,最终导致了城市的复杂性。
二、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综)
为了便于分析城市产生发展的条件,有必要先了解聚落的含义。
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是一个居民点。
首先,聚落是一个作为聚居地的物质实体,它占有一定的空间,人们在这个空间上劳作和休息;作为支撑,这个空间必须有各类建筑物,有各种活动场所和各类生产用地。
其次,聚落是一种社会实体,是一个社区,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及其他社会活动的场所。因此,聚落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是人类在地表集聚的空间组织形式。
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由低级走向高级,形成不同形式、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居民点,构成聚落体系或居民点体系。
聚落体系从低级到高级一般有:小自然村、村庄、镇、城市、大都市、大都市区、城市群、城市带。
点击进入查看本科目历年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