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讲义
课程名字:自考《00320领导科学》基础精讲课程讲义【笔记】
依据教材版本:
教材主编:黄强、彭向刚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 次:2011年版
课程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2
第一节 领导活动的历史演变 3
第二节 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4
第三节 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特点 6
第四节 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和方法 8
第二章 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 14
第一节 领导 14
第二节 领导者 18
第三节 被领导者 20
第四节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22
第三章 领导的职能和原则 26
第一节 领导的职能 26
第二节 领导的原则 31
第四章 领导观念 39
第一节 领导观念概述 39
第二节 现代领导的基本观念 40
第五章 领导决策 55
第一节 决策及其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 55
第二节 科学决策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60
第三节 决策中的领导者 65
第六章 领导用人 73
第一节 衡量人才的标准和领导选才用人的意义 73
第二节 选拔人才的原则和制度 77
第三节 使用人才的原则和制度 80
第七章 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 86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对领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87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 89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和方法 92
第八章 领导体制 101
第一节 领导体制 101
第二节 领导体制的历史演变和类型 107
第三节 我国领导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112
第九章 领导者的素质 118
第一节 领导者个体素质概述 118
第二节 领导者个体素质的基本内容 121
第三节 提高和培养领导者个体素质的基本途径 127
第四节 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及其优化 128
第十章 领导方法 136
第一节 领导方法概述 136
第二节 领导的思维方法 139
第三节 领导工作方法 145
第十一章 领导艺术 153
第一节 领导艺术概述 153
第二节 领导艺术的内容与形式 155
第三节 提高领导艺术水平的途径 166
第十二章 领导作风 169
第一节 领导作风概述 170
第二节 领导作风的基本内容 173
第三节 领导作风建设 177
第十三章 领导绩效 183
第一节 领导绩效概述 183
第二节 领导绩效考评的意义和内容 186
第三节 领导绩效考评的原则和方法 190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领导活动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特点
第四节 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和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领导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2.掌握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3.理解应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道理,了解领导科学产生和领导科学在我国兴起的条件。
4.理解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特点以及领导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领会学习领导科学的目的和方法。
5.本章重点: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应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根据;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一节 领导活动的历史演变
一、领导活动的产生
领导活动是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人类最初的领导活动在原始社会就有了。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首领,称为酋长,由本氏族、部落中最受敬重的长者、智者、贤者、勇者担任,这就是人类领导活动的发端。历史上把这种原始的自然领导制度称为"禅让制"。可见,领导活动是产生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和社会分工的。
二、领导活动的发展
原始社会解体,人类历史进入奴隶社会并发展到封建社会,这些社会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产生出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民等根本对立的阶级。在这种情况下,领导指挥的职能一般是由生产资料的占有者行使,即奴隶主和地主是天然的领导者。这时的所谓领导,实质上就是剥削阶级的专制统治,领导与剥削阶级的统治权力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原来的"禅让制"的领导制度也被父传子的"世袭制"所取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小生产条件下的领导,又称为家长式的经验领导。
资本主义社会是从封建社会脱胎而出的,在这种社会条件下,私有制更进一步发展,社会生活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立尖锐化。资产阶级是国家的统治阶级,无产阶级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因此,领导体现剥削阶级专制统治和奴役的实质并没有改变。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专家式领导、专家集团式领导等应运而生并逐渐普遍化,科学领导的产生已不可避免。
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阶级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因而产生了全新的领导关系和领导制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地位,无产阶级、共产党的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不存在阶级专制统治和奴役的问题。在社会主义社会,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是同志式的平等关系,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都是人民的公仆。
三、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b)
(一)决策工作专门化
20世纪20年代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在"经理制"的基础上提出"集中政策,分散管理",建立"事业部制",其实质是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即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斯隆也因此被誉为带来"组织革命"的"现代组织之父"。后来,西蒙进而提出"决策工作专门化"的论点,即一切形式的领导,都专门从事决策,而不是决策的执行与操作。
(二)领导主体集团化
在小生产时代,政治上实行的是君主专制,"朕即国家";经济上实行的也是专制的"家长制"。在现代领导活动中,任何领域的领导主体都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体,是由"硬专家"或"软专家"组成的集团。在西方,发展充分完备的股份制公司,由于股权的分散化,劳工和非股东专家进入决策集团,使得任何个人企图控制企业、实行个人说了算的家长统治几乎都是不可能的。
(三)领导方式民主化
现代领导集团和传统的个人领导的界限,不是简单的人数多少的问题,而是集团内部权力如何分配的问题。权力垄断、权责脱节是专制统治的根本特征,而权力分享、权责一致是民主体制的根本特征。"事业部制"及民间咨询机构的出现,也是民主制的发端和主要表现形式。民主化趋势的另一表现是监督的独立化。
领导方式的民主化必然要求法治化。近代以前的领导方式,主要是领导者以个人的意志理事治国,故简称"人治"。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领导活动越来越需要克服其主观随意性,需要加强法制,切实做到"法治"领导。
(四)领导方法科学化
科学化趋势是相对于传统的经验领导而言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遵循严格的程序。无论是制定还是实施决策,都有一定的程序。西蒙就是由于对"决策程序的创造性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严格的决策程序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内容,而先定性后查证、边设计边施工等都是不科学或反科学的。二是运用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如运筹学理论与方法、信息理论与方法、咨询理论与方法、决策理论与方法等。在领导活动中,由于方法不科学而走向负面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
第二节 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应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b)
领导活动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领导活动实践需要一门科学,而且领导活动实践本身就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容。一切领导活动,都要受到一些共同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按照领导活动的科学规律办事,才能取得成功,如果违背规律,随心所欲,就只能导致失败。
领导活动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有其他领域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规律是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按其作用范围大小,有普遍规律、特殊规律之分。
领导活动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和其他活动不同,领导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高度综合性,它的多因素和多功能的特点。领导活动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要解决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解决人的活动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b)
领导活动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20世纪30年代之后开始的。现代社会生产的巨大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了社会活动的一系列变化,要求现代领导由经验领导转变为科学领导。这种领导方式转变的客观实践,促进了领导科学的产生。
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大企业、大工程、大科学的特点是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合,信息量巨大,因素众多。其次是社会活动变化越来越迅速。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周期愈益缩短,技术、知识的老化不断加快,产品更新率不断提高。再次是社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不仅因为现代化大生产在人、财、物方面的投资规模是空前的,而且任何一个企业和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千丝万缕地联系在一起,一个决策的正确或失误,都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在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面临如此庞大和变化多端的社会活动,就需要十分细致、周密、及时的组织与管理,领导者必须审时度势,综观全局,在千变万化中权衡利弊,找出关键所在,作出行之有效的决策来。这就为领导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前提条件。领导科学正是在人们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它由实践赋予活力,给予推动,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领导科学的出现与最近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开辟了科学研究的新领域、新方向,一批新兴的边缘科学、综合科学、交叉科学应运而生,出现了三门全新的横断科学,即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通称为系统理论。领导现代化大企业、大工程、大科学,要有系统理论和方法。以上都为领导科学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电子计算机以及各种智能机器系统的出现,所有这些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的发展,都对领导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领导科学的出现还是现代社会分工发展与深化的结果。社会分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按照劳动部门的不同进行的横向分工,如历史上最早发生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另一是按照劳动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的纵向分工,如决策与执行的分工,这相对来说产生的要晚,发展也比较缓慢。随着以后大企业、大工程、大科学的发展,这种分工又发展到新的阶段,不仅有决策与执行的分工,还有决策与咨询的分工、决策与监督的分工等。有的学者称之为"现代社会的三大分工"。可见,决策与执行的纵向分工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历史的进步。由此而产生的领导(决策专门化)与管理(执行专门化)的分离以及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也是历史的必然与进步。
领导科学的产生也是人类领导思想成果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人类领导艺术长期凝练、提高和升华的产物。历史上,有许多杰出人物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进行了卓越的领导,留下了不少宝贵经验。一些古代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对领导活动进行了许多研究,留下了不少著述。例如,我国孔子的《论语》、孙武的《孙子兵法》、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西方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等,都对过去的统治经验作过总结。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标志人类对领导活动的认识由经验上升为科学。
三、领导科学在我国的兴起(d)
中国领导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但真正形成领导科学,则是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产物。
首先,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1978年,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伟大转移,开始了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就必须有科学的领导理论来指导,必须改变传统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方法,实现领导工作的科学化。我国的领导科学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其次,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总结党的丰富领导经验和领导理论的需要。在我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集中了全党和全国人民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智慧,对领导的本质、选拔和使用干部、领导干部素质和领导班子建设、领导制度改革、调查研究、科学决策、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思想政治工作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过精辟的论述,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领导理论和领导方法、艺术。这些经验和理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领导工作的理论,而且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总结、继承和发展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理论,就成为我国领导科学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次,领导科学的产生是借鉴古今中外领导思想和管理理论的结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思想获得大解放,深入研究我国几千年文明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整套治国理政思想,广泛吸收和借鉴西方领导科学理论、学说和方法,并且把自然科学的某些成果运用于社会科学,从而逐渐形成了一门把古今中外领导理论和经验熔于一炉、具有中国特色而又面向世界和未来的新型学科--领导科学。
领导科学在我国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完善于21世纪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为了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研究解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必须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1983年5月,由上海的夏禹龙、刘吉、冯之浚、张念椿撰写的《领导科学基础》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领导科学专著,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这门科学进入初创阶段。
几十年来,领导科学在我国方兴未艾,发展迅速,成果丰硕。一是发表了一大批研究论著和论文。二是形成了一支研究队伍。三是建立了教学、科研机构。以上这些都为我国领导科学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和前景。
点击进入查看本科目历年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