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aoti - 为您精心整理的免费考资集中营!

爱考题软件下载学习站

自考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基础精讲课程讲义【笔记】【据廖丽英、高教2015版】

完整版:进入查看
课程详情
所有年份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eyKYYt8cBFMG8s31_GjoA

 笔记讲义
课程名字:自考《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基础精讲课程讲义【笔记】
依据教材版本:
教材主编:廖丽英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  次:2015年版
课程目录:
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论 1
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论 2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心理认知基础 6
第三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模式、途径与方法 16
第四章 学前儿童数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29
第五章 学前儿童量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40
第六章 学前儿童几何形体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51
第七章 学前儿童空间认知发展与教育 58
第八章 生命科学领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64
第九章 物质科学领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74
第十章 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8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99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107
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论
  课程总览
  识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科学教育、数学教育、探究式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等概念的内涵与特点以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其核心概念,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念及理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及核心概念的相关原理,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不同途径与方法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简单应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学前儿童科(数)学教育的相关理论、概念、理念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案例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
  综合应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有关学前儿童科(数)学教育的内涵、模式、途径、方法与内容等概念、理论,精选适宜的科学概念设计活动,通过不同途径,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课程学习提示
  1.系统学习与整体思考相结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课程。为此同学们必须在全面系统学习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理论思考与实践反思相结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应用学科,将科学与数学有机整合在一起的学科。大量科学教育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与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实践密切相连,许多案例都是在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但同时,也给了学生进一步发挥和自主实践的空间。
  学习方法提示
  1.注重时间管理,监控学习进展,有效利用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做好"学习笔记",在仔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归纳出学习重点和难点,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教材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概述,加深记忆的同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适度扩展学习范围,借助网络查阅一些相关资料,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同时培养学习能力。
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理解科学与科学教育的内涵,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定义、内涵与特点;理解当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与价值取向;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第一节 科学与科学教育
  一、什么是科学?
  科学知识: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的三个特征:严密的逻辑性;客观真理性;开放性。
  科学活动与过程:科学除了事实、原理、定律、理论和假说等内容之外,还包括观察、实验、深思、想象、预言以及获得知识的其他手段等特殊的态度和感觉。为此,科学是活动和过程,是实事求是的活动,是向未知领域探求的活动,是合理怀疑从而创新的活动,是通过观察、实验、推理、演绎等方法探求人类与自然发展规律等的过程。
  科学价值体系:作为科学工作特征的价值体系依次体现为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科学世界观。
  二、什么是科学教育?
  研究者对科学教育的看法,最突出的变化是科学教育目标从最初注重知识、技能,发展到注重科学探究和方法,以及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直指个体的科学素质培养。
  公民的科学素质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习惯于对遇到的问题用探究的方式来对待,让探究成为基本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具有科学精神指导下的价值取向。
  三、什么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以3-6岁幼儿为对象,引发幼儿探究科学的主动性,支持幼儿经历探究和发现,旨在培养幼儿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三位一体的科学素质的教育过程。科学教育的内涵: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过程。在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前提与基础是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才能在探究与学习的过程中专注、坚持、不怕困难、积极动脑,从而收获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与主动性的基础上,教育者应该为幼儿提供情感、材料、知识经验等方面的支持,引导幼儿完整地经历探究的过程,采用适宜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获得经验。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过程。
第二节 数学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一、什么是数学?
  数学是研究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恩格斯)
  二、什么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带来的变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不再是以知识和基本计算技能为主的教育,而是从学前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特点以及他们学习数学的特点方式出发,将二者共同考虑,突出了学前儿童科学与数学学习最为基础性的共同特点--"探究与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什么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更确切地说,应该指的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数前教育。其实质是对学前儿童数概念建立之前的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性教育,是为学前儿童今后学习系统的数学知识打好基础,更为其今后的数学兴趣、数学思维习惯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等奠定基础。
第三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与价值取向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变迁
  21世纪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将科学精神放在第一位,科学方法放在第二位,科学知识放在第三位,所以说相比20世纪80、90年代的科学教育目标,21世纪新纲要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规定有了颠覆性的转变。换言之,21世纪目标不再以科学知识为首,而是更注重科学精神的形成与科学方法的获取,因为后两者都是影响幼儿终身发展的可持续性动力。科学知识已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而是幼儿在习得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的同时,自然而然获得的学习成果。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指遵循学前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帮助学前儿童积极建构数学经验,发展数学认知能力,并为正规的数学学习进行准备的过程。包括:
  1.学前儿童数概念建立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各年龄阶段的特征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问题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问题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解读


点击进入查看本科目历年真题及答案


课程导航
加入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考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