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讲义
课程名字:自考《00488健康教育学》基础精讲课程讲义【笔记】
依据教材版本:
教材主编:吕姿之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版 次:2007年版
课程目录: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健康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3
第二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4
第三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概况 6
第四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和任务 6
第五节 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重要作用及应具备的能力 7
第二章 健康传播 8
第一节 传播概述 8
第二节 人际传播 10
第三节 群体传播 12
第四节 大众传播 13
第五节 健康传播材料制作与预试验 14
第六节 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 15
第三章 健康相关行为 15
第一节 行为概述 16
第二节 健康相关行为 17
第三节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18
第四节 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与矫正 20
第四章 健康教育计划设计 21
第一节 健康教育计划设计概述 22
第二节 健康教育诊断 23
第三节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26
第五章 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与评价 29
第一节 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 29
第二节 健康教育计划评价的基本概念 31
第三节 评价设计方案 34
第四节 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 36
第六章 人生三阶段的健康教育 36
第一节 人生的准备阶段的健康教育 37
第二节 人生保护阶段的健康教育 38
第三节 晚年生活质量阶段的健康教育 40
第七章 社区健康教育 43
第一节 概述 43
第二节 家庭健康教育 44
第三节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 46
第四节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健康教育 48
第八章 学校健康促进 49
第一节 学校健康促进的概念 49
第二节 学校健康促进的意义与任务 49
第三节 学校健康促进的实施内容 50
第四节 学校专题健康教育 52
第五节 学校健康促进的实施步骤 52
第六节 学校健康促进的效果评价 53
第九章 医院健康教育 54
第一节 概述 54
第二节 医院健康教育形式 55
第三节 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与程序 56
第四节 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 59
第十章 工作场所健康教育 59
第一节 工作场所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60
第二节 工作场所健康教育的内容 60
第三节 工作场所健康教育的方法 62
第十一章 心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 64
第一节 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现状,主要危害与危险因素 64
第二节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对策 66
第三节 心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的计划及评价 68
第十二章 重大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70
第一节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70
第二节 肺结核的健康教育 72
第十三章 其他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健康教育 74
第一节 戒除成瘾行为的健康教育 75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 76
第一章 绪论
《健康教育学》重点章节
第一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涵义、健康促进的五大领域;
第二章:拉斯韦尔五因素,人际传播;
第三章:健康促进行为和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第四章:第二节(尤其是行为诊断和教育诊断)和第三节;
第五章:实施质量控制和评价类型及内容(尤其是效应评价)。
第七章,第九章的第三节。
次重点是第六、八、十、十一、十二章,第十三章只作一般的了解。难点在第四章和第五章的评价部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健康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一、健康新概念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说:"如无健康,知识无法利用,文化无从施展,智慧不能表现,力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可见健康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实现"人人享有健康保健"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达到高的健康水平,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相对性和发展性。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在其《组织法》中提出的"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的三维健康观。
健康具有连续性,从理想健康、疾病到生命终结是个逐渐变化的连续过程。健康与疾病之间并无明显界限。
总之,保持机体的内环境及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使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健康的保证。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1.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是指由于人们自身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个人、群体乃至社会的健康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它对机体具有潜袭性、累积性和广泛影响性的特点。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如不合理饮食、吸烟、酗酒、久坐而不锻炼、性乱、吸毒、药物依赖、驾车与乘飞机不系安全带等。
1992年国际心脏保健会议提出的维多利亚心脏保健宣言指出:健康的4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和限制饮酒、心理平衡。
2.环境因素: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或说围绕人们的客观事物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污染必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其危害机制比较复杂,一般具有浓度低、效应慢、周期长、范围大、人数多、后果严重,以及多因素协同作用等特点。
社会环境又称文化--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经济、文化、教育、人口、民族、职业等。也包括工作环境、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
3.生物学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遗传、生长发育、衰老等。20世纪初,人们称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为生物性致病因素。许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生,亦包含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遗传对这些疾病来说是促发因素而不是限定因素。发育畸形、寿命长短也不排斥有遗传方面的原因,同属生物性致病因素范围。
4.卫生服务因素:卫生服务系指卫生机构和卫生专业人员为了防治疾病、增进健康,运用卫生资源和各种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人、群体和社会提供必要服务的活动过程。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健全的医疗卫生机构,完备的服务网络,一定的卫生经济投入以及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均对人群健康有促进作用。
上述4类因素中,行为干预将是促进健康最强有力措施之一;而以个人、群体的行为改变和环境改变为着眼点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就成为全球第二次卫生革命中的核心策略。
第二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学是研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科学,它是公共卫生学、行为科学、社会学、传播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市场学等多学科实践、原则和某些概念的综合,这种综合是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它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科学理论基础。
一、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涵义: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的着眼点是促进个人或群体改变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行为改变、养成良好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进步形成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
健康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卫生宣传的差别。
卫生宣传:通常指卫生知识的单向传播,其特点是:宣传对象比较泛化;反馈信息和行为改变效果注意不够;往往带有"过分渲染"的色彩;主要实际效果侧重与改变人们知识结构和态度。
健康教育:具有对象明确、双向传播为主,注重反馈和行为改变效果等特点,是卫生宣传在内容上的深化、范围上的拓展和功能上的扩充。
卫生宣传是实现特定健康行为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正在不断地实践、发展。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教育干预(intervention),它提供人们行为改变所必须的知识、技术与服务等,使人们在面临促进健康、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有能力作出行为抉择。
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而健康教育是整个卫生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创造健康社会环境的"大卫生"系统工程的一部分。
二、健康促进
1.发展背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发现行为与生活方式在影响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以美国为例,进入20世纪70年代由于死亡率在先进医疗技术作用下仍不能持续下降,结合死因分析和人群中的随访观察,更证明了行为与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的工作实践和经验表明,行为改变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许多不良行为生活方式也不是凭个人的主观愿望就能纠正的,要改变行为必须依赖于有支持的健康政策、良好的环境条件、适宜的卫生服务等相关因素。
2.健康促进的涵义,WHO作如下定义:"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美国健康教育学家劳伦斯·格林指出:"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其中教育指健康教育;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和自然的环境;而支持即指政策、立法、财政、组织、社会开发等各个系统。
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含了个人和群体行为改变,以及政府行为(社会环境)改变两个方面,并重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的健康潜能。
3.健康促进的5个活动领域1986年在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的《渥太华宣言》中明确指出5个活动领域:
(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超出了卫生保健的范畴,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和组织的决策者都要把健康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
(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健康促进必须为人们创造安全的、满意的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
(3)增强社区的能力:确定问题和需求是社区能力建设最佳的起点,社区人民有权、有能力决定他们需要什么以及如何实现其目标。
(4)发展个人技能:通过提供健康信息,教育干预措施,帮助人们增强保健意识、提高作出健康选择的技能,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健康促进中的卫生服务机构要不断改革,适应广大群众新的需求。
4.健康促进的基本特征
(1)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而非仅限于某一部分人群和针对某一疾病的危险因素。
(2)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强调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即避免暴露于各种行为、心理、社会环境的危险因素,全面增进健康素质,促进健康。
(3)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教育,它需要社会人群自觉参与,通过自身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改变而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4)社区和群众参与是健康发展的基础,而人群的健康知识和观念是主动参与的关键。因此,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是健康促进的组成部分。健康促进如不以健康教育为先导,则健康促进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健康教育如不向健康促进发展,其作用就会受到极大限制。
(5)健康促进注重调动社会力量,融健康教育、行政措施、环境支持于一体。它比健康教育领域更为宽广。
健康促进涵盖了:①健康教育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的内容,②行为改变所需的组织支持、政策支持、经济支持等环境改变的各项策略。
(6)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是社会动员。包括领导阶层的动员;社区、家庭与个人的动员;非政府组织(NGO)的动员以及对专业人员的动员等。通过动员和倡导促使各级政府把发展卫生事业当作政府的职责,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卫生专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技能更加提高和成熟。
第三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概况
一、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概况
1.建国前的健康教育
2.建国初期的健康教育
3.改革开放以来的健康教育
二、国际健康促进的发展概况
1986年,40多个发达国家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会议提出的《渥太华宣言》奠定了健康促进理论基础。
2006年在泰国曼谷召开了第六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发表了《曼谷宪章》,明确提出:要通过政策制定和伙伴行动改善健康的决定因素。
WHO西太区指出:在迎接21世纪挑战的时候,两个中心概念尤为重要: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WHO已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列为当前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三大措施之一。
点击进入查看本科目历年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