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aoti - 为您精心整理的免费考资集中营!

爱考题软件下载学习站

自考03335公共管理》2010年4月真题及答案(浙江)

完整版:进入查看
课程详情
所有年份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VcoTIavuc10QR8SqmZElQ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标准建构中,有关公共服务的投入与产出之比、费用与效用之比、开支与收入之比、代价与收益之比等属于()标准。()

A.>经济

B.>效率

C.>效果

D.>公平

2.>民主政治中,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新取向是()

A.>公平

B.>经济

C.>效果

D.>用户满意

3.>公共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大抵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分析阶段、整合阶段和()

A.>建制阶段

B.>执行阶段

C.>总结阶段

D.>评估阶段

4.>一般说来,政府信息的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支持()类型的管理决策活动。()

A.>结构化问题

B.>半结构化问题

C.>非结构化—复杂问题

D.>非结构化—简单问题

5.>()是以实现公共利益目的,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

A.>非政府组织

B.>公共组织

C.>中介组织

D.>非营利组织

6.>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与价值,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家对“()”理论论证基础之上的。()

A.>物质资本

B.>人力资本

C.>社会资本

D.>文化资本

7.>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各种管理手段达到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相互关系的最佳状态,借此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从而产生最大的效益()

A.>内在潜能

B.>主人翁意识

C.>主观能动性

D.>主体意识

8.>()是指某些个人或厂商影响了他人或厂商,却没有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A.>内部性

B.>内部效应

C.>外部效应

D.>外在性

9.>预算年度内全部财政收入,按收入来源和支出的性质不同,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的预算形式,是国家财政的()

A.>单式预算

B.>复式预算

C.>基数预算

D.>零基预算

10.>理论上,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一切,这就是公民的()

A.>知情权

B.>表达权

C.>生存权

D.>发展权

11.>某一组织,为实现组织目标,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和传播的整合体,就是()

A.>信息资源

B.>信息整合

C.>管理信息系统

D.>信息系统

12.>从内容上说,政府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政府决策信息、服务信息、反馈信息和()

A.>执行信息

B.>监督信息

C.>政府间交流信息

D.>管理信息

13.>()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A.>公共管理

B.>公共秩序

C.>企业管理

D.>团体管理

14.>德国学者()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发表的著作中,对官僚制度的系统分析和论证促进了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A.>马克斯·韦伯

B.>古德诺

C.>法约尔

D.>赫伯特·西蒙

15.>在“寻租”理论中,()是泛指由于政府干预或行政管制市场而形成的级差收入。()

A.>逐利

B.>腐败

C.>创租

D.>租金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公共管理责任

2.>公共组织结构

3.>电子政务

4.>公共组织变革

5.>公共政策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本精神。

2.>公共组织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3.>政策评估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17>分)

>如何理解国家预算的基本原则?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运用所学公共管理原理回答相关问题。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该材料,当然也可作必要的延伸,但必须观点正确、自圆其说。

2007>年4>月江西武宁县长水村林农余锦兵在回答温家宝总理的提问时,用9>个字形象地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了概括:“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温总理则指出,林权制度改革体现了《物权法》的精神,林地的经营权和受益权50>年不变、70>年不变,就是长期不变,是受法律保护的。

>林权制度改革让林农吃了“定心丸”,这种“定心丸”不仅仅是因为有了“好政策”,而且是因为有了《物权法》,林权制度改革受到国家法律的贴身保护。国家总理与一位普通林农的对话,把对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放在法律层面来解读,其深层意义不可低估。

>我国70%>以上的土地是山地。中国农业用18>亿亩耕地,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而林业用43>亿亩林地,却没有解决13>亿人的用材问题,更没有解决社会对生态的需求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林农一直没有经营主体地位,没有真正拥有林业的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从而严重阻碍了林业生产力的发展。

>为解决这些深层矛盾,各地积极探索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林地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把林地的经营权落实到户、到人,明确了产权,确立了经营主体;通过林权登记发证,>落实了林农的处置权、收益权;通过配套改革,>建立林业要素市场和服务平台建设,规范了林权的依法、有序流转。

>林权制度改革之后,再发生侵犯林农利益的事情怎么办?现在有了《物权法》,对林农权益给予了法律上的固化:一是通过授权性规范,保护林农对林地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二是通过禁止性规范,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侵犯林农依法享有的权利;三是当林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对林农依法提出的赔偿和诉讼请求,法律给予支持和保护。换句话说,当林农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不需要再去找“有关部门”去解决,而是可以直接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改革需要法律基础和保障。林权制度改革与《物权法》看似“不谋而合”,却是新时期改革精神的体现:我国推进的各项改革,越来越注重法律的配套,越来越进入法律的轨道和框架。我们同时可以从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上得出结论:当以保护公众利益为方向的改革与立法目标一致时,更能让公众吃上“定心丸”,更能赢得公众对改革的支持。

>(1>)在此案例中请指出“依法行政”的优越性。

>(2>)把“依法行政”上升到“改革精神”的层面,你认为其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点击进入查看本科目历年真题及答案


课程导航
加入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考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