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讲义
课程名字:自考《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学习读本》基础精讲课程讲义【笔记】
依据教材版本:
教材主编:李捷、王顺生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 次:2018年版
课程目录:
前 言 2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3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3
第二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4
第三节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7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8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9
第二节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11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3
第三章 辛亥革命 15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7
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19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2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2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26
第三节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29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32
第一节 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33
第三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37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40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42
第二节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43
第三节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以及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45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47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50
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51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52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55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58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61
第一节 《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 63
第二节 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66
第三节 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68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70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71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73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77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79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80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82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84
第四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6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88
第一节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88
第二节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89
前 言
绪 论
(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纲要》课程简介:
1.本课程的性质和类别:公共课+思想政治理论课
2.本课程的教学主线和教学目的:“两个了解”“四个领会”
3.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和主要内容:2018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学习读本》
4.考试题型和分值:
单选(2*25=50分)、简答(5*6=30分)、论述(10*2=20分)
(二)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含如何记忆)
1.详读读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学习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2.以题为干
3.逻辑记忆
4.多动手笔
(三)本读本使用说明: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学习读本》以章为单位设定,所有章、节、目,一律依照统一教材。
(2)为了便于同学整体把握本课程,每一章开始都会对全章的内容进行归纳,同时作出直观逻辑关系图。
(3)为了便于同学了解考试要求,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大纲(2018年版)》中规定掌握的知识点标注在了相关位置。
(4)为了便于同学联系问题学习,在讲义中注明了学生所应掌握的相应题型。如“选择”(按照选择题掌握)、“简答”(按照简答题掌握)、“论述”(按照论述题掌握)。
(5)为了视觉明显,重要知识点的字、句做了重点标识。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本章主要内容归述:
本章中心讲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共分三节。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1.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日益显露出的弊端。
2.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对外扩张。
3.目的是说明落后的封建中国与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发生战争的必然性。
第二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1.讲授自鸦片战争到20世纪初这段时间内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及具体侵略方式(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以说明其野蛮性。
2.分析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社会形态和性质所发生的根本性影响和后果,这种影响和后果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引起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史。二是中国阶级状况发生了变化,生成了两个新的阶级,原有的阶级也有了部分变化。三是引起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出现了两对主要矛盾。四是中华民族要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第三节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主要讲授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历程并在不断的失败中获得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图示本章逻辑关系
点击进入查看本科目历年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