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aoti - 为您精心整理的免费考资集中营!

爱考题软件下载学习站

自考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完整版:进入查看
课程详情
所有年份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4HmIzXyc5i1svyFcL14Vg

; 重点提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4)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和意义。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毛泽东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选择)
  (1)提出命题的背景:党史上曾经发生教条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和错误。
  (2)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成熟,毛泽东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3)延安整风后达成全党共识,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着特殊的国情(在中国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有着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完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特殊环境)。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方法(运用的过程,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其结果必然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增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选择)
  ●总的讲: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论成果等过程。
  ●具体看: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简答)
  (1)(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形成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3)(形式本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1.两大理论成果(选择)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论述)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①前者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后者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中国的体现,也贯穿于后者之中)。
  ②前者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许多正确的思想成果曾经起过重要作用)。(提示:联系第四章的内容理解)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结合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了新的时代条件,是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新经验基础上,围绕诸多重大问题总结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提示:联系本章第三节第一目)
  (3)二者都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二者有着共同的“根”(思想理论基础)。共同点是: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都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都坚持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选择)
  (1)科学含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世界和中国政局变化、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
  (3)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深刻总结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与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中而形成的理论概括。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选择)
  萌芽:建党和国民革命时期,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成熟:遵义会议以后到抗战时期,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政策和策略,标志着已经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
  继续发展:解放战争以后和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提出了“二次结合”的任务、进行了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并形成一些正确的观点和理论。
  (提示:联系第二章第一节第二目、联系第四章)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体系)
  毛泽东思想主要贡献(简答):正确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建立了新中国;创造性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问题,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积极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六大方面)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关于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选择或简答)
  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
  群众路线(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基本立足点):从中国实际出发,主要依靠本国人民自己的力量。
  上述三方面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六大方面,是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意义)(论述)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并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还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途径和方向)。(思想方法角度)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它不仅开辟了有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而且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为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将永远是中国前进的旗帜)(现实指导角度)
  (3)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历史不可割断,毛泽东思想培育了几代中国人,是中国人民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引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精神凝聚角度)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科学含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含义是: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提示:比照“毛泽东思想”的含义的三个方面)
  2.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后的世界和中国环境,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基础上。(选择)
  3.所围绕和回答的三大基本问题(选择)
  (1)邓小平理论:围绕并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础上,围绕并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3)科学发展观:在前两者基础上,围绕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十八大以来,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在上述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继续围绕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现实问题,丰富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十大方面)(简答或选择)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第一章第四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第五章)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第六章)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七章)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第八章、第九章)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十章)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第十一章)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第六章第二节、第十二章第一节)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第十二章第一节)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第十二章第二节)
  提示:了解专栏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与制度的表述,坚定“三个自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意义)(论述)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1)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分析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2)坚持并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总结并升华了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3)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思想方法角度)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着社会主义理想和价值追求。(2)在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化的今天,是凝聚、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精神凝聚角度)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梦想的唯一正确理论。(现实指导角度)
第四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与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一致的,即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又称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选择)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确立的过程(选择)
  (1)形成和确立
  1929年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1930年发表《反对本本主义》标志着初步形成;1935年遵义会议后开始指导全党;1937年《实践论》、《矛盾论》,奠定了理论基础;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对实事求是含义做马克思主义界定和解释;1945年中共七大上在全党确立。
  (2)重新确立和发展
  ①重新确立之根据:毛泽东在实际工作中逐渐偏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两个凡是”的束缚等,邓小平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提出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
  ②重新确立和深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继续深化。(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其根本和基础即生产力标准)(选择)
  (3)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选择)
  第一,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即“基础”、“精髓”。
  第二,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强调了解放思想对实事求是的重要作用)。
  第三,深刻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思想路线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思想路线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
  (4)十四大以后党对思想路线认识的深化
  加入“与时俱进”,形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表述。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准确概括
  《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选择)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四方面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论述或简答)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承认并尊重客观、全面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从现象到本质。
  (2)“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现实问题并发展理论、创造新理论)。怎样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重视理论指导实践、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重视理论创新(“有的放矢”的比喻)。
  (3)“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认识事物把握事物,做到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不断地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做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首先坚持理论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其次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5)上述四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形成有机整体。
  在整个思想路线的有机整体中,四个方面的关系和定位如下:
  “实事求是”是核心和实质;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验证的条件和目的。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选择或简答)
  “理论精髓”概念:贯穿于一个理论体系始终及其基本观点里的最本质的东西。
  (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点击进入查看本科目历年真题及答案


课程导航
加入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考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