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提示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特征及其长期性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
1.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等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与描述
2. 认清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 (选择)
(1)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需要正确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2)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虽然作过分为“两个阶段”的判断,但总的看,一直处于不完全清醒状态,甚至出现错误的观念。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形成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认识。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使用了“初级的阶段”概念。
1982年十二大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87年 十三大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选择)。
2012年 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选择)。
提示:阅读专栏5-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简答)
(1)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等已经确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已不存在), 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 ,不能走回头路,不能倒退。
(2)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未从根本上摆脱不发达状态,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尚待成熟), 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跨越这个阶段 。不能急于求成。
(3)第一层含义阐明了 社会性质和方向 ,第二层含义阐明了 发展程度和水平 。
必须全面把握了这两方面的含义,才能同“左”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划清界限。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性(选择)
初级阶段 特指中国 在生产力落后,商品 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 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 并非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选择)
党的十五大报告上概括为九个方面:
着重了解 第一点 :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第九点 :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两点是对初级阶段 基本特点和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的总概括 。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选择)
(1) 社会性质不同是根本区别 :前者是 社会主义社会 ,而后者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虽已经有了社会主义的因素,但 不属于社会主义社会 。
(2)具体表现在:
●最根本的是 经济基础不同 。前者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有主体地位,后者尚不是。
● 主要矛盾不同 。前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后者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 根本任务不同 。前者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而后者的根本任务除了发展生产力外,还要抓阶级斗争,解决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问题。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 (简答)
(提示:邓小平讲的“现在虽然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是事实上 不够格”。“不够格”,是指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 。主要表现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也表现在社会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不成熟不完善)
具体说来,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下列原因:
(1) 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生产力 (以 实现 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 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
(2) 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只有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随着生产力和物质技术基础的增强,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能进入社会主义比较成熟的阶段。总之, 逾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就必须经历一个不可逾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更长的时期。现代化的含义和内容不断变化和发展,其标准也在逐步提高 ,这就要求花费更长的时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
初级阶段的历程: 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很长的历史阶段,甚至是几十代人不懈地努力奋斗。
2. 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论述)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显示了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1)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 是经济大国,但非经济强国 。经济增长方面仍主要依靠工业劳动,过于依赖物质资源的投入以及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农业基础薄弱,科技创新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差异大等等, 对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
(2)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未根本扭转,统筹兼顾的难度增大等等, 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
(3)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紧张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提升,国际对中国的影响也在加深。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仍占优势,压力和风险增多等等,对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 )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要意义 (论述)
(1) 是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和开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提出我国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论断,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要发展。 正是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认知基础上,才进一步搞清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而我国最大的国情和实际就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必须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要在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过程中牢牢立足于这个最大的实际)
(3) 把握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会更深刻地理解把握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纲领、经验、要求,从而克服在来自“左” (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程度和水平) 和右 (只讲程度和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 的错误及其所带来的对社会主义的不利影响。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1.制定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选择)
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反映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要求,是制定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
2.党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认识过程
(1)1956年中共八大 的正确认识及后来的背离: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但后来严重偏离,作出了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制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路线。
(2)改革开放后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1981年《决议》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科学表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重申三中全会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选择)
十三大前夕,邓小平提出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出基本路线的条件完备。
十三大 阐述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 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选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和简要概括(简答)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这条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即紧紧抓住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又运用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规律。
这条基本路线被简要概括为“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 。(选择)
具体理解如下:
第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奋斗目标 。(选择)(十三大提出的是“富强民主文明”, 十七大加入“和谐” 。体现了对奋斗目标认识的深化,实现了总布局与奋斗目标的统一,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这是基本路线的 最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基本途径 。全面坚持和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就是正确处理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要求。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 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方针,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 根本立足点 。
2.坚持党的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
(1)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理解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关于基本路线的几个提法)(选择或简答)
①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 政治保证 ;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是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 根本要求 ;
③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是党、国家生存发展的 政治基石 ;
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是党和国家发展的 力量源泉 。
(2)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论述)
①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选择) ,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证。动摇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动摇了基本路线,这方面有过深刻教训。
为什么必须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 (简答)
● 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落后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 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 。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②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规定了走什么路、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治制度、由谁来领导和以什么作指导思想等一系列根本问题。 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
③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第七章将专题论述)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统一(即二者的关系) (简答)
二者相互贯通,互相依存,被概括为“两个基本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发展生产力,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④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没有政治的稳定,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就无法 落实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1.1997年十五大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 (选择)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方面纲领的主要内容
(1)政治纲领: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经济纲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文化纲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四有”公民,发展“三个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论述)
正确理解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1)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而共产主义必须是分阶段逐步实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
(2)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有区别,又有联系, 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了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二者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
(3)共产党人必须有远大理想,坚持最高纲领;但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现实工作,为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而奋斗。
点击进入查看本科目历年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