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5)
温馨提示
:请使用
谷歌浏览器
来学习本内容,
否则答题后无法交卷评分
!若您使用的是搜狗/360/百度等浏览器,将浏览器设置为高速/极速模式也可。
查看设置方式
②本版本为网页
免费版
,答题完成后,
点击网页顶部的交卷,错题会以红色标注
,您可下载试用电脑版[
可即时评分/组卷测试/错题收藏/
]! 课程学习包:Pc版习题软件【可即时评分/组卷测试/错题收藏】+当年多校全程视频课程。查看详情::
点击进入
中医基础理论(5)
案例分析题:B型题(配伍选择题)及C型题(综合分析选择题)。我们的微信订阅号:ikaoti
(一)
1. "阴盛则阳病"的含义为
A、A
B、B
C、C
D、D
E、E
2. "阳盛则阴病"的含义为
A、A
B、B
C、C
D、D
E、E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1.E;2.B。
1.2.本组题考查阴阳的关系在病理认识上的应用。“阴盛”指阴邪有余,“阳病”指阳气受损而不足。“阳盛”指阳邪偏盛,“阴病”指阴液受损而不足。
(二)
3. 补阴时适当配以补阳药称
A、A
B、B
C、C
D、D
E、E
4. 用温热药治疗寒证称
A、A
B、B
C、C
D、D
E、E
5.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
A、A
B、B
C、C
D、D
E、E
6.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
A、A
B、B
C、C
D、D
E、E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3.B;4.C;5.D;6.E。
3.张景岳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提出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法,即是指在用补阳药时,须兼用补阴药,在用补阴药时,须加用补阳药,以发挥其互根互用的生化作用。
4.
5.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不宜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
6.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
(三)
7. 对阳虚者须采用的治疗原则是
A、A
B、B
C、C
D、D
E、E
8. 对阳盛者须采用的治疗原则是
A、A
B、B
C、C
D、D
E、E
9. 对阴虚者须采用的治疗原则是
A、A
B、B
C、C
D、D
E、E
10. 对阴盛者须采用的治疗原则是
A、A
B、B
C、C
D、D
E、E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7.C;8.A;9.D;10.B。
7.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不宜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
8.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阳盛者泻热,阴盛者祛寒,阳虚者扶阳,阴虚者补阴,以使阴阳偏胜偏衰的异常现象,复归于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
9.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
10.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阳盛者泻热,阴盛者祛寒,阳虚者扶阳,阴虚者补阴,以使阴阳偏胜偏衰的异常现象,复归于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
(四)
11. 上述属于"证"的是
A、A
B、B
C、C
D、D
E、E
12. 上述属于"症"的是
A、A
B、B
C、C
D、D
E、E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11.D;12.A。
11.12.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由于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深刻、准确地揭示出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本质,所以中医治疗以辨证为本。
(五)
13. "血之余"是指
A、A
B、B
C、C
D、D
E、E
14. "筋之余"是指
A、A
B、B
C、C
D、D
E、E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13.B;14.E。
13.发,即头发。中医学称“发为血之余”。
14.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中医学认为,爪乃筋之延伸到体外的部分,故称“爪为筋之余”。
(六)
15. 同种疾病,若其表现的证不同,则治法应采用
A、A
B、B
C、C
D、D
E、E
16. 不同的疾病,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其治法应采用
A、A
B、B
C、C
D、D
E、E
17. 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称为
A、A
B、B
C、C
D、D
E、E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15.D;16.C;17.A。
15.同种疾病,由于表现的证不同,治法不同,称为同病异治,故本题答案为D。
16.不同的疾病,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治法相同,称为异病同治,故本题的答案为C。
17.本组题考查对中医学病治异同的认识。对疾病进行调查、分析、综合,从而对病理性质进行概括、判断的过程称为辨证,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称为论治,故本题的答案为A。
(七)患者女,18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发热汗出、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心烦。
18. 患者的症状属于哪种邪气侵犯人体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火邪
19. 六淫之中,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18.C;19.C。
18.患者的症状属于暑邪侵袭人体
19.暑邪是六淫中唯一一种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
(八)王某,40岁,症见畏寒喜暖,肢冷神迷,腹胀泄泻。
20. 患者属于气的哪项功能失常
A、固摄作用
B、气化作用
C、防御作用
D、温煦作用
E、推动作用
21.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于气的功能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升举作用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20.D;21.E。
20.21.气的功能包括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九)张某,男,45岁,狂病日久,胸闷烦躁、多言善惊,失眠多梦,形体消瘦。
22. 被称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脏器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23. 心主神明是指
A、心主宰人的生理活动
B、心主宰人的心理活动
C、心主宰人的生理、心理活动
D、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心主宰人的情绪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22.B;23.D。
22.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各有不同的生理机能,但都必须在心神的主宰和调节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故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23.心主神明主要指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十)某患者,58岁,肝区疼痛,低热、乏力,面色晦暗、皮肤发黄,并伴有脘腹胀满、厌油腻、食欲不振的症状。
24. 依据患者的症状,在五行的相互关系上属于
A、土侮木
B、木侮土
C、木乘土
D、木疏土
E、土克木
25. 肝和脾的关系属于
A、木为土之母
B、木为土之子
C、木克土
D、土克木
E、木生土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24.C;25.C。
24.肝属木,脾属土,题干中属于肝病传脾的表现,木过于强盛,则克土太过,造成土的不足,即称为“木乘土”。
25.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肝属木,脾属土,二者的关系是木克土。
(十一)患者男,65岁,高热神昏,出现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
26. 患者的表现属于
A、寒极生热
B、热极生寒
C、寒热并见
D、寒热往来
E、寒热错杂
27. “热极生寒”体现阴阳的哪一种关系
A、相互交感
B、对立制约
C、阴阳平衡
D、相互转化
E、阴阳消长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26.B;27.D。
26.患者属于邪热极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郁闭于内,不得外达肢体而格阴于外,故见热极生寒。
27.阴阳的相互转化性,即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发生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如属阴的寒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属阳的热证;属阳的热证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属阴的寒证。病变的寒热性质变化,其证候的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
(十二)某二患者同患感冒,患者甲症见恶寒身痛、咳嗽咽干、鼻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患者乙症见发热重、咽喉肿痛、咳嗽、痰稠黄、舌红苔黄。
28. 题目中咳嗽咽干、鼻流清涕属于
A、症
B、证
C、病
D、病人自述
E、证候
29. 医生诊断此而患者分别为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此诊断方式属于
A、形神一体
B、异病同治
C、整体观念
D、同病异治
E、表里结合
显示答案
【答案解析】28.A;29.D。
28.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病,即疾病的简称,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异常病变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题目中所叙述的属于患者的症状。选A。
29.“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本题属于同属外感的“同病异治”。
返回顶部
豫ICP备14007627号-1
E-mail: ikaoti@qq.com
请添加我们的微信订阅号:ikaoti
该课程有相关更新,便于及时通知免费下载!或扫码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