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讲义
课程名字:自考《30001学前儿童保育学》基础精讲课程讲义【笔记】
依据教材版本:
教材主编:林宏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 次:2014年版
课程目录:
前 言 2
第一章 学前儿童保育概述 3
一 学前儿童保育的相关概念 3
二 学前儿童保育的目标、内容和作用 4
三 学前儿童保育的历史发展和观念更新 7
第二章 学前儿童身体发育与保育 8
第一节 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特征及其保育 9
第二节 影响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因素 16
第三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保育 18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8
二、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异常问题 20
三、学前儿童心理保育的要点 23
第四章 托幼机构生活活动中的保育工作 28
第一节 生活活动中进行保育的意义 28
第二节 入园、离园的保育要点 29
第三节 进餐、饮水的保育要点 33
第四节 盥洗、如厕的保育要点 35
第五节 午睡环节的保育要点 37
第五章 托幼机构教育活动与保育 39
第一节 教育活动中保育的意义 39
第二节 游戏活动的保育要点 40
第三节 集中教育活动的保育要点 42
第四节 区域活动的保育要点 43
第五节 户外活动的保育要点 44
第六章 托幼机构膳食安排与保育 46
一、学前儿童膳食营养的重要性 47
二、学前儿童的营养需求 48
三、托幼机构膳食安排的依据 55
四、托幼机构膳食安排的常见问题与应对 58
第七章 学前儿童疾病预防与保育 61
一、学前儿童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61
二、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及其预防 62
三、托幼机构疾病保育要点 75
第八章 学前儿童安全问题与保育 77
第一节 学前儿童安全保障的重要性 78
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的安全问题 78
第三节 学前儿童安全保育要点 83
第九章 托幼机构保育管理 93
第一节 托幼机构保育环境的创设 93
第二节 托幼机构保育管理的实施 95
第三节 托幼机构班级保育管理的实施 98
第十章 托幼机构保育技能 102
第一节 保教人员保育技能的重要性 103
第二节 保教人员应具有的保育技能 103
第三节 托幼机构保教人员保育技能的获得途径 112
前 言
目 录
一 课程大纲
二 考核要求
一 课程大纲
二 考核要求
(一)考核能力层次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能正确认识和表述。(30%)
领会-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把握有关知识的重点内容。(50%)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20%)
(二)题型
1.单项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机械重复做过的动作、说过的话等,甚至一些简单易做的事情都要持续操作许多遍,这是典型的( )。
A.焦虑症
B.恐惧症
C.强迫症
D.多动症
2.名词解释
反射
无意注意
3.简答题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征。
4.论述题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异常有哪些?如何有针对地进行保育?
5.案例分析题
豆豆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子,他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奔跑、打闹。在一次奔跑中,豆豆不小心跌倒在地,随即哇哇大哭起来。班主任李老师闻声赶过来,扶起了豆豆,并查看他的伤处,一看,发现孩子的手掌、膝盖和肘部都有不同程度的擦伤,伤口表皮擦破,许多小血点和组织液从伤口表面渗出。那么,该老师应该怎么处理孩子的伤口?
第一章 学前儿童保育概述
一 学前儿童保育的相关概念
(一)学前儿童保育的概念
>>保育一般是指成人对儿童的保护和养育。
>>学前儿童保育主要是指成人为0-6岁学前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给予他们精心的保护和养育,促进他们身心方面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的一系列活动。
"学前儿童保育"的双层含义
"保":即保护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育":即教育儿童使之获得相应的生活自理技能和安全自护技能。
学前儿童保育学:以学前儿童保育实践活动中的具体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并探讨学前儿童保育活动开展的基本规律,从而提髙学前儿童保育工作实践的科学性的一门学科 。
(二)学前儿童保育的范畴
1.保障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
一方面,他们的身体稚嫩但发育也非常迅速,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机体组织机能还不完善,机体对外界环境影响的调节和适应能力较差。
另一方面,学前儿童的生命力吸其旺盛 ,生长发育十分迅速,这就需要成人通过各种保育手段,维护和增进幼儿的身体健康,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2.关注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
人的意识、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良好发展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积极状态,构成了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
二者关系密切,身体健康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学前儿童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发育正常,功能良好,有利于保证他们的情绪、行为 、个性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发展 。反之,学前儿童良好的心理状态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保育与教育的关系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要求 ,幼儿园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这体现出托幼机构中保育和教育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
首先,保育是教育的基础,为学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是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前提,是为托幼机构的教育、教学服务的。
其次,保育本身具有教育的职能,是托幼机构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经典例题
【例题·简答题】简述保育与教育的关系。
【答案解析】
1.保育是教育的基础
2.保育本身具有教育的职能
参考教材p27-28。
二 学前儿童保育的目标、内容和作用
(一)学前儿童保育的目标
>>促进学前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
>>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状态、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
>>帮助学前儿童认识和适应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和充分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要求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的要求
领域 子领域 目标
健康 身心状况 1.具有健康的体态
2.情绪安定愉快
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动作发展 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2.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学前儿童保育的内容
1.为学前儿童的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
>>物质环境:设施配备和环境布置要符合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精神环境:保教人员有爱心、耐心、细心,以平等、尊重、包容的态度对待儿童,让他们感受到幼儿园的愉快、舒适和温暖。
2.为学前儿童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
让孩子更有规律地生活。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来安排托幼机构中生活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等各类活动时间及顺序的分配,帮助他们在托幼机构的集体生活中遵守作息时间,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活动,使得他们的生活有规律。
3.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定时定点定量地进食,少吃零食,注意合理搭配饮食和营养均衡;
◆知道按时、按需要主动喝水;
◆关心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
◆愿意主动地配合保教人员和家长的卫生要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养成随时洗手、定时洗澡的习惯;
◆能够整理好自己的各种物品,保持整洁,逐步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4.做好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
建立健康检查制度,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状况定期检查分析,并建立幼儿的健康档案,记录相关信息。
5.安全保障和安全教育
□对学前儿童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
□建立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加强对食物、药物和危险品的管理,以确保儿童的安全。
6.教学和其他活动中的保育
>>在教学活动中,提醒幼儿正确的体态,注意用眼卫生、用嗓卫生,时间分配合理。
>>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使其能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中,进而有效地促进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
>>活动时间的长短、运动量的大小以及活动的方式与内容均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
(三)学前儿童保育的作用
1.保育为学前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有效的保障。
2.保育是对学前儿童饮食起居全方位的照顾,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3.幼儿园是学前儿童接触"社会"、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个主要场所,保育的一部分职责就是帮助他们融入这个"社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保育的目标、内容和作用,以及保育与健康关系的阐述
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经典例题
【例题·简答题】简述《纲要》中关于学前儿童保育目标的要求。
【答案解析】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参考教材p28。
【例题·简答题】简述学前儿童保育的具体内容。
【答案解析】
1.为学前儿童的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
2.为学前儿童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
3.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4.做好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
5.安全保障和安全教育
6.教学和其他活动中的保育
参考教材p29-30。
三 学前儿童保育的历史发展和观念更新
(一)我国学前儿童保育的历史和现状
1903年湖北巡抚端方根据《奏定学堂章程》在武昌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幼儿园-湖北幼稚园,开始了我国幼儿教育社会化的历史进程。
(二)国外学前儿童保育思想对我国保育发展的影响
1.美国在幼儿保育方面对我国的影响
(1)保育机构的多元化
幼儿园、保育学校、蒙台梭利学校、托儿所、儿童保育中心、日间照顾中心等,各有自己的特色和职能,满足不同的保育教育需求。
(2)政府主导和立法保障。
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分别在不同的阶段、从不同的方面采取不同的措施促进和支持儿童的发展。
美国联邦政府推出的"开端计划" ,广泛涉及儿童健康、个人教育、营养服务、家长参与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实现幼儿教育的机会均等,保障不同阶层儿童发展的权利。
(3)理性的教育目标和明确的培养方向。
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的个性和自由的精神,重视孩子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
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鼓励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2.日本的学前教育经验
(1)举全国之力发展幼教事业。
(2)极其重视幼儿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3)保育宗旨和目标具体明确。
(三)保育观念的更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宗旨是引导保教人员确立尊重儿童、以儿童的需要和发展为本、保教并重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科学的
基于学前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生长发育一般规律基础上开展保育工作。
2.人性化
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身体条件、心理状态、生活习惯)
保育要点:
更为具体,更有针对性,更加人性化。保教人员要尊重儿童的人格,愿意倾听幼儿的心声,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能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和他们的进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动态的、发展的
学前儿童正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学前儿童从入园到离开期间所发生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保育工作也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要与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阶段相适应。
4.综合的、全面的
现代保育工作工作范围很广,包括身体保育、卫生保健、安全保障、心理辅导、个性养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等。
既要悉心照料幼儿的生活,还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使幼儿习得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
将"保"和"育 "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一体化的保育服务,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经典例题
【例题·简答题】简述现代学前儿童保育观念的具体表现。
【答案解析】
1.科学的
2.人性化的
3.动态的、发展的
4.综合的、全面的
参考教材p33-34。
第二章 学前儿童身体发育与保育
目 录
第一节 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特征及其保育
第二节 影响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因素
第一节 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特征及其保育